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Yan Fu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人,祖籍河南固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为复旦大学校长,京师大学堂校长,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Erfindungen der Brillen
1. JULI 1285 Die populäre Erfindung der Brille wurde von Salvino D' Armate erfunden. Brillen halfen den Menschen, Dinge klarer zu sehen, wenn sie keine starke Sehkraft hatten. Brillen haben so vielen Menschen auf der ganzen Welt geholfen und ermöglichen es ihnen bis heute, abenteuerlustig zu sein. Wissenschaftler aktualisieren die Brillen immer noch und machen sie zu den besten Versionen, die sie können, um Menschen in Not zu helfen.
Yanmen-Pass/Yanmenguan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雁门关是古代战略要地,但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边塞文化,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3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边关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如今的雁门关是国家5A级景区,成为了中外闻名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
Yan-Staat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11世纪至前222年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存在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原写作匽侯、也作郾国或酀国,为战国七雄之一,于公元前1044年,由周武王其弟姬奭所建立,公元前316年,齐国趁燕国爆发子之之乱,攻破燕国,但不久后燕国在秦国和赵国的帮助下复国,公元前312年,燕昭王登基,燕国在燕昭王统治期间国力达到鼎盛,疆域扩张至辽西等地,并与秦、韩、赵、魏等国联军于济西之战大胜齐国。但燕昭王死后燕国开始衰落,于公元前222年终被秦国所灭,燕国共传国43王享国约800年。
Die Ruinen der Hauptstadt des Königreichs Yan
燕下都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
Daming-Tempel in Yangzhou
大明寺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蜀冈风景区之中峰,曾是鉴真居住和讲学之所,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年),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十个州内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 唐天宝二载(743年),大明寺律学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为弘扬佛法,历经十年艰险,先后五次失败,终在唐天宝十二载-日天平胜宝五年(753年)东渡日本。唐会昌三年(843年),栖灵塔遭大火焚毁。 清朝雍正帝曾题联“万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风随禅锡鸣。” 乾隆帝曾题额“蜀冈慧照”题联:“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清廷因讳“大明”二字,曾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年),当高宗第四次巡游扬州时,御笔题书“敕题法净寺”。咸丰三年(1853年),法净寺毁于太平军与清军之战火。同治九年(1870年),盐运使方浚颐重建。
Antike Steinbruchanlage in Yangshan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阳山的东南角,即明代的采石场内,共分为碑首、碑身和龟趺三大部分。龟趺部分也称碑座部分,长30.35米,厚13米,高16米,底部除2行石柱外其余全部凿空,侧面除去西北方向之外,其余均已和山体因人工雕凿而分离,上方有人工加工过的龟趺头部雏形。碑身在碑额北侧6米处,为一块长方形石材,横卧地面,通体遍布凿痕,长49.40米,宽10.70米,厚4.40米,东北面与山体基石相连,底部除3根石柱之外其余全部凿空,其余已经全部和山体凿开,靠近山崖的一侧被凿出了宽约2米的通道。在采石场的东北部还有一块原准备用作碑帽的长方形石材,距离碑座石材约100米,高10.70米,宽20.30米,厚8.40米,四面均与山体脱离。
Yangzhou
扬州市,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总面积6591平方千米。扬州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并延续至今。扬州市历史悠久,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吴夫差十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扬州市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还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代至清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 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扬州市现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市辖区: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 县级市:仪征市、高邮市 县:宝应县
Yangshao-Kultur ( ca. 5000 v. Chr. bis 3000 v. Chr.) genannt wird.
Die Yangshao-Kultur hatte zwei wichtige Arten: Banpo (半坡类型) und Miaodigou (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仰韶文化是中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河南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众多,分布地域遍及河南全省,尤以三门峡、洛阳、郑州等地最为集中。
Yakushi-ji
药师寺是一座位在日本奈良县奈良市西之京町的佛寺,与兴福寺并为法相宗的大本山。此寺本尊为药师如来,开基(创立者)为天武天皇。建于天武天皇9年(680年),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