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百科全書 | 汉语百科全书


    Chinese
Catalog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长江之歌》是《话说长江》的主题曲
《长江之歌》是由胡宏伟作词,王世光作曲,季小琴演唱的歌曲,是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 ,该曲创作于1984年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

/assets/contentimages/Chang20Jiang20.jpg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km,比黄河(5464km)长9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大河水流量排行中,长江也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马逊河刚果河。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逊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刚果河流域跨非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扬子鳄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常州市,简称常,古称毗陵、武进,位于江苏省南部。市境西界南京市,西北临镇江市,东北连泰州市,东、南接无锡市,太湖水域大小椒山,与湖州隔湖相望,西南邻安徽省宣城市

常州市,简称,古称毗陵武进,位于江苏省南部。市境西界南京市,西北临镇江市,东北连泰州市,东、南接无锡市,太湖水域大小椒山,与湖州隔湖相望,西南邻安徽省宣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长江南岸和太湖北滨平原,西靠茅山,南倚天目山京杭运河穿城而过,还有多条河网交织。中部有长荡湖滆湖两大湖泊。全市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472.9万,市人民政府驻新北区。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200多年。水陆空交通条件良好,京沪高铁苏南沿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並有常州港常州奔牛国际机场,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並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有“江南明珠”之誉。

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太湖平原西北部。北濒长江,南邻太湖,西南接安徽省南京市,东接无锡市,西靠镇江市。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距省会南京市144千米(高速公路)。西南部有宜溧山地,山峰有茅山锅底山伍员山等。湖泊有洮湖滆湖。河流有京杭大运河武宜运河太滆运河荆溪南运河等。水网密布,有水乡之称。5世纪30年代,江南大水,周忱到江南治水时,大兴围湖造田,堵江水以防涝。20年造田3.7万亩,使芙蓉湖、阳湖、临津湖逐渐缩小,以致消失。

常州,简称“”,别称龙城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名城  ,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苏锡常都市圈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州市常住人口为5278121人。 2021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常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南部、长三角腹地,东与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无锡宣城交界  。常州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兼有高沙平原和山丘湖圩,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

https://www.net4info.de/photos/new/albums/userpics/10001/2/nanjing.jpg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别称金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7]华东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地处长江下游沿岸,位于江苏省西南部。是长江下游和长三角地区重要产业城市、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中国东部暨江苏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中心[8][9],也是全国综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10]

全市下辖11个[11],总面积6582.31平方千米[4],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12]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13],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十个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注 2],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注 3],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视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国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国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学列入全国百所重点建设大学,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据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数,位居国内科研领先城市前三[14]。技术研发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数量名列前茅。新兴产业蓬勃,例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居全国第四,新型显示产业居全国第二,智慧电网产业居全国首位,设有南京软件谷、智慧电网谷、生物医药谷、卫星应用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15]。有中国三大图书馆之一的南京图书馆[16]、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17]等。

南京,简称“”,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km²,2017年建成区面积1398.69km²,常住人口833.5万人,城镇人口685.89万人,城镇化率82.3%,是长三角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   ,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16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计划高校9所及学科25个,仅次于北京;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仅次于北京上海;两院院士82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87人,均居中国第三。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商业、上游制造和对外开放中心,上海也是一座港口城市,是中国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是中国内地最发达的城市和一座全球城市。

上海市,简称,别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商业、上游制造对外开放中心[2][3],上海也是一座港口城市[4],是中国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是中国内地最发达的城市和一座全球城市。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心,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与周围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世界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5]

最晚在新石器时代,上海地区已经有先民聚居春秋时代,上海属吴国战国时代则属楚国晋代,上海的人口聚集起来,初步发展为区域性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元代,上海所属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1292年上海县始建县。明清两朝时的上海有棉纺织业[6]。1843年,《南京条约》签订,正式开埠,上海作为指定通商五口之一,设立租界。此时的上海还是苏松太道的驻地。上海开埠后不少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山东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移民前往上海[7],上海开始吸收江南地区附近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融合开埠后的西方近现代文化,逐渐形成上海本地的海派文化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上海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上海曾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8]。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上海经济成长速度加快[9];2005年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成立上海自贸区[10][11][12]。此外上海还入选GaWC的国际大都市名册[13],2020年全球排名第5名[14]上海港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集装箱港口[15]上海地铁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16][17]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大陆三所证券交易所之一,市值排名世界第四位[18]。2021年上海GDP达到4.32万亿人民币,约合6698亿美元,成功突破了6000亿美元大关,仅次于纽约,东京,洛杉矶,位居世界第四。[19]

上海的景点有豫园上海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上海被《米其林旅游指南》评为最高级的“三星级旅游推荐”目的地[20]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37.85平方千米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 2021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43214.85亿元,GDP同比增长8.1%。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 上海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 上海平均海拔高度2.19米,大金山岛为上海最高点,海拔高度103.7米。上海河网主要有流经市区的主干道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杨河淀浦河等。

约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江流入海处称“”,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1292年,元朝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苏州(苏州话:[səu tsøʏ]),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苏州话[səu tsøʏ]),古称,现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6]、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7]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8],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d]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9][10],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11]。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12][13][14],世界十大城市之一[15]。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5],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16]。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17],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18][19]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20],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1],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22]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23]、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24][25]。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26]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8]。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29]

苏州,古称,简称为,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   。苏州人多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截至2015年,苏州下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   ,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   2017年,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42.8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350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469家。  

2016年1月,苏州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6年2月,苏州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11月,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8年1月,苏州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8位。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无锡市,简称锡,古有梁溪、金匮等称,被誉为“太湖明珠”。

 

无锡市,简称,古有梁溪金匮等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地处江南长江三角洲、太湖之滨,位于江苏省部,下辖江阴市宜兴市。无锡东邻苏州,距上海128.2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依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是长江三角洲都市圈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参 2][参 3]

无锡历史悠久,曾为吴国的建国首都。[参 4]无锡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享有地方立法权;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及1998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参 5][参 6]

无锡不仅是江南地区传统的鱼米水乡,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及现代乡镇民营企业的摇篮。早在1981年,无锡市便被列为全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参 7]而在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无锡也不乏文化软实力相伴,从无锡走出过诸如顾恺之倪云林钱穆钱锺书等诸多名流,也有以寄畅园蠡园鼋头渚等为代表的古今著名园林传世。

无锡,简称“”,古称梁溪金匮,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52.1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无锡市常住人口为746.2135万人,城镇化率82.79% 。2021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14003.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

无锡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北倚长江、南滨太湖,被誉为“太湖明珠”,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无锡是联勤保障部队无锡联勤保障中心驻地 。有太湖鼋头渚灵山大佛拈花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景点。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中华人民共和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

  /assets/contentimages/Wu20Yi20~0.jpg

武汉,简称“”,别称江城中华人民共和国超大城市[6]国家中心城市[7]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8]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9]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有“九省通衢”之稱[11]

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中后期至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汉口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12],故在当时被美国称为“东方芝加哥[13],而武漢也繼承這一美稱[14]。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5]。1927年,北伐中的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16]。同年二月,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也随之来汉,使其短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7]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曾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18],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高校学生人数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19]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20]。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21]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22],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23]。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24],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25]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26],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之一。2019年,武汉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27],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28]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29]。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30]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截至2020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32.65万人。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威利:Bod rang skyong ljongs,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简称藏,通称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位于青藏高原上,首府为拉萨市。

/assets/contentimages/Xi20Cang20Zi20Zhi20Qu20.png

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威利:Bod rang skyong ljongs,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简称,通称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位于青藏高原上,首府为拉萨市

西藏东面和北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西面和南面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西藏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是全球最高最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距今两亿年前,本区原为一片汪洋大海,两千多万年前始在古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大幅崛起,形成今日的高原地貌

西藏高原地区辽阔,拥有丰富的能源,其中尤以太阳能水力地热三者为最。西藏太阳能为全中国最丰富的地区。拉萨,即因年日照数在3000小时以上,而有“日光城”之称。高原之上,亦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大河流的发源地,如怒江等,水力蕴藏量为中国第一。高原上,日温差甚大,所谓“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正是形容年日温差变化最佳的写照。西藏的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独特而且复杂多样。气候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气候类型也因此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各种类型。

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发生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直变化。在冬季西风和夏季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下,西藏干季和雨季的分别非常明显,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月至9月为雨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各地降水量也严重不均,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藏南和藏北气候差异很大。藏南谷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8℃,最低月均气温—16℃,最高月均气温16℃以上。藏北高原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冰冻期长达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6—8月较温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风。

西藏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湖泊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1500多个大小不一、景致各异的湖泊错落镶嵌于群山莽原之间,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西藏湖泊类型多样,几乎包含了中国湖泊的所有特征;区属湖泊中,淡水湖少,咸水湖多,初步查明的各类盐湖大约有251个,总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盐湖的周围多有丰饶的牧场,也是多种珍贵野生动物经常成群结队出没之地。西藏最为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班公湖巴松错森里错等。

2011年唯一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荣誉授予了《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该项目组织专家大范围调查了青藏高原矿产,补齐了以往的空白,首次发现念青唐古拉、冈底斯、班公湖-怒江三大巨型成矿带,发现驱龙、甲玛、雄村等7个超大型和25个大型矿床,潜在经济价值3兆元人民币以上。驱龙铜矿储量1036万吨,规模跃居中国国内第一,甲玛多金属矿相当于10个标准大型铜矿、5个标准大型金矿。预计整个青藏高原矿产资源总量可达8000万吨,2000吨,3000万吨。[4]青藏高原特有永冻土带里蕴含着丰富的可燃冰,超过35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超过鄂尔多斯盆地含量。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简称扬,古称江都、广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简称,古称江都广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市境北接淮安市,东达泰州市,南邻镇江市,西南抵南京市,西连安徽省天长市。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西部比东部略高,有少量丘陵。长江流经南部边界,京杭运河穿越城区,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等流贯境内。市境西北部为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湖,此外还有宝应湖邵伯湖白马湖等湖泊。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人口458.34万,市人民政府驻邗江区。扬州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前486年吴王夫差于此筑邗城,至今已2508年。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城市,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水源地。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江苏省地级市,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 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全市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辖3个区和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扬州市常住人口为455.9797万人。 2020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48.33亿元。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扬州成功举办2017年世界体育赛事与旅游峰会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2018年世界运河风情民俗展演活动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 、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将举办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

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公布,扬州位列第45位。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9年10月31日,扬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重庆市(汉语拼音:chóngqìng,注音符号:ㄔㄨㄥˊㄑㄧㄥˋ)简称巴、渝,别称山城、雾都、桥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国内陆金融中心,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也是世界上市域人口最多的城市。

重庆市汉语拼音:chóngqìng,注音符号:ㄔㄨㄥˊㄑㄧㄥˋ)简称,别称山城雾都桥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国内陆金融中心,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1],也是世界上市域人口最多的城市。重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2]。在国家战略方面,重庆被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1]、内陆开放高地。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起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000多年,是巴蜀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四川省内乃至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位于四川省的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同盟国阵营做出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仍属四川省,但享有省级财政权限。1997年3月14日,因三峡工程的需要,第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3]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千米,南北宽约450千米,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千米。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千米。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4]。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西部地区继成都后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2008年,按照美国咨询公司A.T科尔尼的全球城市排名,重庆市位居世界第59位。

重庆,简称“”,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 截至2020年底,下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 ,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3205.42万人。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 ,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及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既以江城雾都桥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旅游资源丰富,有洪崖洞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等景观。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中 ,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 ,截至2021年底,建有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科研平台104所, 在渝高校68所,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两江新区 、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重庆)科学城 等战略项目。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