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Dornier Do 217
Entwurfsland Deutsches Reich Hersteller Dornier Erstflug 4. Oktober 1938 Indienststellung 1940 Produktionszeit 1940 bis 1943
Deutschland
Flagge Deutsches Reich Klasse Deutschland-Klasse Bauwerft Germaniawerft, Kiel Baunummer 109 Baukosten 24.481.000 Mark Stapellauf 19. November 1904 Indienststellung 3. August 1906 Verbleib 1920 bis 1922 abgewrackt Länge 127,6 m (Lüa) 125,9 m (KWL) Breite 22,2 m Tiefgang (max.) 8,25 m Verdrängung Konstruktion: 13.191 t Maximal: 14.218 t Besatzung 743 Mann
Konferenz von Teheran
德黑兰会议(英语:Tehran Conference,俄语:Встреча Деклана,代号:Eureka)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自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举行的战略会议,地点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苏联大使馆。该会议是第一个由同盟国“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领袖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会议,后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召开的开罗会议,先于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和波兹坦会议。虽然三位领袖有各自的目的,但仍在会议上达成了向德国发动第二波攻击的共识。该会议也讨论了同盟国与土耳其和伊朗的关系、在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对抗日本等等。除了签订关于对德作战和战后事项的宣言和协定,三巨头还签订了承认伊朗独立的宣言。
Luftangriffe auf Dresden
德累斯顿轰炸(德语:Luftangriffe auf Dresde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实施的一系列大规模空袭,是二战期间极具争议性的轰炸事件。1945年2月13日至15日,英国皇家空军(RAF)和美国陆军航空军(USAAF)联合发动了四次袭击,共派出772架RAF和527架USAAF的重型轰炸机,投下超过3,900吨的炸弹和燃烧弹。这场轰炸造成德累斯顿市中心超过1,600英亩的土地被摧毁,最多有25,000人在袭击中丧生。这次袭击亦在战后引发了对其合理性的研究,并成为战时的道德争议之一。
Widerstandsarmee hinter den feindlichen Linien
中国敌后游击队为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等中国抗战部队在中国日占区中发起的抵抗运动,目的在协助抗日正面战场,拖延日军入侵进程,以情报提供或者破坏基础建设等方式进行。共产党方面:八路军 新四军 东北抗日联军 华南游击队 国民党方面:忠义救国军 冀察战区部队 鲁苏战区部队 中条山根据地部队 太行山根据地部队 琼崖守备区部队 中美合作所 其他方面:东北抗日义勇军 国民抗日军
Neutrale Mächte während des Zweiten Weltkriegs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部分国家保持中立,这其中不乏在海外拥有大量殖民地或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 一般来说,中立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没有正式表明立场,以期避免受到攻击。然而,葡萄牙、瑞典和瑞士都透过向英国提供“志愿旅”来帮助同盟国。而西班牙则疏远同盟国并支持轴心国,且向他们提供自己的志愿旅蓝色师。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在德国入侵波兰前五个月的1939年4月1日才刚结束内战。这场内战被认为二战的前奏,有多个外国介入,当中不少随后又参与了二战。
Erster Weltkrieg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或称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大战。然而当时的欧洲列强互相牵扯下,战火最终延烧至全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中。大量新式战术、科技与武器被初次广泛运用在这场战争中,包括新近发明的飞机、堑壕战、化学武器等,导致这场战争在损失程度上超过了之前所有的军事冲突。
Ausrüstung der Osmanen im Ersten Weltkri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