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Hui-Chinesen, chinesische Muslime,Dunganen
回族,中国民族之一,族名来自唐朝回鹘,古代又称回回或畏兀儿,世居于黄河流域西北地带,由内蒙古至山西、陕西、甘肃,以至于新疆和中亚一带,先祖主要为突厥人,但混有蒙古人、波斯人、大月氏、塞种人、粟特人、阿拉伯人,以至于羌族与汉族等不同血统。蒙古帝国时,以突厥人为主的中亚、西亚色目人,皆被统称为回回,居住在黄河西北地带的突厥部落也被包括在其中。受中亚与西亚中伊斯兰教传播的影响,许多回族成为穆斯林,伊斯兰教被称为回教。也因此,在元代之后,由新疆至中国南方,所有穆斯林群体,不分血统,都被称为回族,回族因此遍布全中国。其中,长期居住于中国本部的族群,除了伊斯兰教信仰外,血统、语言大部分已汉化,使用汉语,从外貌上与汉族难以区分。
Vietnamesen/Kinh
中国京族(中国标准罗马字母:Gin,越南语:người Kinh/ʛ京,或称京人)指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京族居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少数散居在云南、贵州、广东等地,其中防城港市是中国京族最集中的聚居城市。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
Li
黎族(黎语拼音:hlai dok)是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其语言为黎语,属壮侗语系黎语支。海南岛是黎族世居地,现代黎族聚居区亦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海南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
Man/Manzu
满族的服饰,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清入关后,强行在全国推广,使之成为清代满、汉、蒙各族的共同发式。女子发式,幼年时期与男孩一样,稍长,在脑后留有一根或两根辫子,结婚时开脸上头,戴钿子。平时,在头顶盘髻,有架子头、两把头等样式。佩戴耳环,有一耳三环的定式。男子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其中的“箭袖”(满语:哇哈)别具特色,是在窄袖口上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形如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挽起,冬季打猎或作战时放下,覆盖手背以御寒,后来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少妇穿宽大的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有花盆底和船形底等样式。早期,富人多穿麻布衣服,穷人用狍鹿皮为衣。进入辽沈以后,贵族富人穿绸缎,平民则着布衣,服饰也等级化了。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男子所服的坎肩等至今仍有沿用,而女子旗袍历经演变,现已成为我国传统女装的代表。
Mongolen
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 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东亚及中亚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方。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万人居住在中国大陆境内,其余的分布于蒙古国以及俄罗斯。于中国大陆的蒙古族主要居住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河北等省、自治区的各蒙古族自治州、县,而在俄罗斯的则主要居住于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 现代蒙古人的祖先称为原始蒙古人,在经过蒙古帝国扩张与突厥人、通古斯人与汉人等族群混合后,形成今天的蒙古族。到近代19世纪末以后,由于“民族”一词的含义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蒙古族所说的蒙古语属蒙古语系。
Miao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