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Catalog 军事、国防和装备

Unternehmen Seelöwe
海狮计划(德语:Unternehmen Seelöw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进攻英国的计划,该计划在德国占领法国之后开始拟定,希望先以空军摧毁英国战力,再派军登陆攻占英国,但由于不列颠空战的失利,该计划未能实行。

海狮计划(德语:Unternehmen Seelöw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进攻英国的计划,该计划在德国占领法国之后开始拟定,希望先以空军摧毁英国战力,再派军登陆攻占英国,但由于不列颠空战的失利,该计划未能实行。

Das Unternehmen Seelöwe war der Deckname einer deutschen Militäroperation für die im Zweiten Weltkrieg von der Wehrmacht vorbereitete, aber nicht verwirklichte Invasion Großbritanniens.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Hai-Tianhao-Kreuzer
Flagge Kaiserreich China Schiffstyp Geschützter Kreuzer Klasse Hai-Chi-Klasse Bauwerft Armstrong, Mitchell and Co., Elswick Baunummer 668 Kiellegung 16. Februar 1897 Stapellauf 27. November 1897 Indienststellung 28. März 1899 Verbleib Am 25. April 1904 auf Grund gelaufen und gesunken. Schiffsmaße und Besatzung Länge 129,28 m (Lüa) 120,7 m (Lpp) Breite 14,17 m Tiefgang (max.) 5,45 m Verdrängung Standar 4.300 ts Einsatz: 4.515 ts Besatzung 350 Mann

     海天防护巡洋舰(穹甲快船、Protected Cruiser) 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每艘造价328242英镑。二舰于1898年1月24曰竣工。
   舰船资料:中国近代海军中仅次于“定远”级的大舰,长424尺、宽46尺8寸、吃水19尺、排水量4300吨、载煤量950吨、载淡水量337 吨,军舰动力为4座燃煤锅炉、2座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功率虚数3400匹马力、实数17000匹马力、标准航速12节、最大航速24节、编制445人。

主要武器: 8吋阿姆斯特朗主炮2门(舰艏艉各1门),4.7吋阿姆斯特朗炮10门,47mm阿姆斯特朗机关炮12门,37mm阿姆斯特朗机关炮4门,7mm马克沁机关炮6门,鱼雷发射管5具。(Quelle:http://baike.zhige.net)
Maschinenanlage Maschine    8 Zylinder-Kessel davon 4 Doppelender, 2 Dreifach-Expansionsmaschinen Maschinen­leistung    17.000 PS (12.503 kW) Höchst­geschwindigkeit    24 kn (44 km/h) Propeller    2 Bewaffnung 2 × Sk 20,3 cm L/45 10 × Sk 12 cm L/45 16 × 4,7 cm Hotchkiss 5 × Torpedorohre ⌀ 45,7 cm Panzerung Deck: 37 mm, in Schräge bis 127 mm Kommandoturm: 152 mm Schutzschilde: 51 mm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Zweiter Golfkrieg/Erster Irakkrieg/Gulf War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Umigiri DD-158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Umigiri_DD-158.jp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NATO summit The Hague
The 2025 The Hague summit is an upcoming meeting of the heads of state and heads of government of the thirty-two members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their partner countri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which will be held in The Hague, Netherlands, on 24–26 June 2025.

The 2025 The Hague summit is an upcoming meeting of the heads of state and heads of government of the thirty-two members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their partner countri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which will be held in The Hague, Netherlands, on 24–26 June 2025. This will be the first NATO summit led by Mark Rutte, new NATO Secretary General and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the Netherlands, since the departure of Jens Stoltenberg, the previous NATO secretary General, who served for over a decade. This summit will discuss future plans for NATO with respect to defense funding and membership status for current and future members, as well as plans to bolster NATO defense capabilities in the future.

Invited non-NATO members

Country or
organization
Invitee Title Attendance Ref.
 Australia Anthony Albanese Prime Minister Absent [85]
 European Union António Costa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Confirmed [86]
Ursula von der Leyen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Confirmed [86]
 Japan Shigeru Ishiba Prime Minister Absent [87]
 New Zealand Christopher Luxon Prime Minister Confirmed [88]
 South Korea Lee Jae-myung President Absent [89]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y[a] President Confirmed [86][90]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Haager Friedenskonferenzen/Hague Peace Conferences
海牙和平会议,亦称海牙会议,旧译作海牙保和会、世界保和大会或万国和平会议等。第一次会议于1899年5月18日到6月29日举行,参加的有俄、清、英、法、美、日等二十六国。第二次会议于1907年6月15日到10月18日举行,参加的有四十四国,包括第一次会议的全体参加国。两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个公约和三个宣言,合称“海牙公约”。

Die Haager Friedenskonferenzen wurden aufgrund der Anregung des russischen Zaren Nikolaus II. und auf Einladung der niederländischen Königin Wilhelmina 1899 und 1907 in Den Haag einberufen und sollten der Abrüstung und der Entwicklung von Grundsätzen für die friedliche Regelung internationaler Konflikte dienen. Der Anlass dieser Entwicklung hin zu den Konferenzen war das Ergebnis einer pazifistischen Bewegung im 19. Jahrhundert, die mit der Aufklärung begonnen hatte. Die Konferenzen waren der erste Versuch der Staatengemeinschaft, den Krieg als Institution abzuschaffen. Man wollte den Waffengang verbieten und stattdessen den Rechtsweg verbindlich vorschreiben.

海牙和平会议,亦称海牙会议,旧译作海牙保和会世界保和大会万国和平会议等。第一次会议于1899年5月18日到6月29日举行,参加的有等二十六国。第二次会议于1907年6月15日到10月18日举行,参加的有四十四国,包括第一次会议的全体参加国。两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个公约和三个宣言,合称“海牙公约”。

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

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由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于1898年8月29日提出,于1899年5月18日在荷兰海牙豪斯登堡宫正式举行,并于同年7月29日签署,1900年9月4日生效。 1899年“海牙公约”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后来原本的第四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被归纳于第一项附加声明,并另扩增二项而成为三项宣言):

第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二、陆战法规和惯例
第三、采用1864年日内瓦公约内的海战原则
第四、三项宣言:
  1. 禁止从气球上或用类似新方法投掷投射物和爆裂物
  2. 禁止使用专用于散布各种毒气的投射物
  3. 禁止使用在人体内易膨胀变形的投射物,如达姆弹

该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现代技术在战争中使用;此外,并建立了常设仲裁法院

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

在1907年举行的第二次会议,因为几个重大决策导致失败。然而,参与会议的主要列强也尝试了在20世纪成功的国际合作。

第二次会议由美国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1904年提出,但因为日俄战争而推迟。第二次和平会议在1907年6月15日至1907年10月18日举行,它扩大原有的海牙公约,修改了一部分条文,并加入了新内容,对海战规范更加注重,类比陆战原则以制定海战特别规则[1]。英国试图以国际安全为由限制大国军备,但以德国为首的其他列强,担心英国试图阻止德国舰队的增长。德国也拒绝强制仲裁的建议。但是,会议却扩大了自愿仲裁机制,订立公约规范收集债务、战争规则,以及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

最后协议于1907年10月18日签署,并在1910年1月26日生效,包含13份公约和一项宣言,其中12份已经各国批准生效:

  1.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 限制武力索偿契约债务
  3. 开战规则
  4. 陆战法规和惯例
  5. 中立国在战时的权利与义务
  6. 开战时敌国商船的地位
  7. 商船改装军用的规则
  8. 布建自动触发水雷的规则
  9. 战时海军炮击规则
  10. 采用1906年《日内瓦公约》的海战原则
  11. 限制在海战中行使捕获权
  12. 创建一个国际法院(待决,后于国际联盟时期成为常设国际法院
  13. 中立国在海战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项宣言:

  1. 禁止从气球上发射投射物和投掷爆裂物

第三次和平会议的夭折

第三次会议预订议题希望根据多数原则确立强制管辖权,并首次讨论筹组一个国际行政机构,以建立集体安全制度;原计划于1914年举行,后来因国际情势复杂问题而改期延至1915年,终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取消;战后则被组织国际联盟的具体倡议取代。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HMS Ocean L12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HMS_Ocean_L12.jp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Heinz Wilhelm Guderian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国“陆军大将”,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国“陆军大将”,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
古德里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屡屡击败敌军,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
古德里安是陆军战术“闪击战”的创始人(闪电战原型是施里芬提出的),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Heinz Wilhelm Guderian (* 17. Juni 1888 in KulmWestpreußen; † 14. Mai 1954 in Schwangau bei Füssen) war ein deutscher Berufssoldat (ab 1940 Generaloberst), Kommandeur großer Panzerverbände und in der Endphase des Zweiten Weltkrieges zeitweilig mit der Wahrnehmung der Geschäfte beauftragter Chef des Generalstabes des Heeres.

Guderian wird, unter anderem durch seine Selbstinszenierung, häufig als Erfinder der Panzertruppe als selbständiger Truppengattung und maßgeblicher Antreiber der taktischen Konzepte „Gefecht der verbundenen Waffen“ und „Führung von vorne“ genannt. Allerdings hatten bereits vor ihm Ernst VolckheimAlfred von Vollard-BockelbergOswald LutzLudwig von Radlmaier u. a. maßgeblichen Einfluss.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
 
https://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1/Korea_Aerospace_Industries.jp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Hamburg F220
 /assets/contentimages/Fregatte_Hamburg_.jpg

长度143.00米,宽17.44米,吃水5.00米
速度30kn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Universität der Bundeswehr Hamburg

  /assets/contentimages/Helmut-Schmidt-Universitaet_Hamburg.pn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USS Hancock CV-19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USS_Hancock_CV-19.jp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