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Personenzüge Z164/165 und Z166/163
Z164/165、Z166/163次列车是中国铁路运行于中央直辖市上海至西藏首府拉萨之间的一对特快旅客列车,自2006年10月1日起开行,现由青藏集團西寧客运段沪藏车队负责,是拉萨的三进列车之一。列车於上海至西寧段使用25T型客车,西寧至拉薩段則使用25T青藏高原型客车,沿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兰青铁路和青藏铁路运行,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及西藏六省一市一區,全程4372公里。其中上海站至拉萨站运行44小时32分,使用车次为Z164/165次;拉萨站至上海站运行48小时13分,使用车次为Z166/163次。
Personenzug Z21/22
Z21/22次列车,是中国铁路运行于首都北京至西藏首府拉萨的一趟直达特快列车,自2006年7月1日起开行,现由青藏集团西宁客运段京藏车队负责客运任务,为铁道部确定的青藏铁路运营初期开行的三对旅客列车之一。列车使用25T型青藏高原版客车,沿京广铁路、石太客专、太中银铁路、包兰铁路、兰青铁路及青藏铁路运行,途经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及西藏五省一市兩區,全程3756公里。其中北京西站至拉萨站运行40小时20分,使用车次为Z21次;拉萨站至北京西站运行41小时21分,使用车次为Z22次。
Altun
阿尔金山脉(Altyn-Tagh),蒙古语意为“有柏树的山”。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面,是构成青藏高原北边屏障的山脉之一,也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界山。
Anduo
安多(藏语:ཨ༌མདོ།,威利转写:a mdo,藏语拼音:Amdo),源自藏族传统文化,是藏地的区划之一,常与卫藏和康区并列。安多位于青藏高原,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黄南、果洛、海西五个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Bajiao-Stadt
八角城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滩东部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的台地上,这里是古代甘青交通的要冲,也是历代中央政权与吐谷浑、吐蕃、西夏、嘶罗王朝剧烈争夺的军事重镇。现八角城遗址基本保存完整。
Baiyin Shi
白银市,别称铜城。河西走廊的门户城市,中国甘肃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陕甘宁青四省区交汇处,总面积2.01万平方千米。白银市是大兰州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兰白经济圈的副中心,地域独特,交通便捷,既是全省“一核三带”中“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带”中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的重点区域。自古是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有丝路驿站、长城烽燧、石窟壁画等历史遗迹,会师旧址、虎豹口、打拉池等红色遗迹数不胜数,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工矿文化在这里交融。白银市下辖2个市辖区、3个县。 市辖区:白银区、平川区 县: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Grotten des Bingling-Tempels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王台镇塔坪村的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 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现存洞窟34个,龛149个;石雕像694身,泥塑像82身;洞窟形式和云冈、龙门近似,但佛龛多作覆钵式塔形,为别处少见;有代表性的是第169窟,窟中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为此处最早的纪年。
Tibetische Sprache
藏语(藏语:བོད་སྐད་,威利转写:bod skad,THL:Böké,藏语拼音:Pögä),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以藏族为主的喜马拉雅文化圈使用的主要语言。藏语使用区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若干区域。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藏语使用者分布。
Tibeter/Zang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藏文:བོད་པ་,威利转写:bod pa,藏语拼音:Pöba)。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650万余人;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即海外藏人。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帝国。公元11、12世纪,藏民族开始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传统服装为藏服,又以藏袍为主。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Große Chinesische Mauer/Great Wall
长城(蒙古语:ᠴᠠᠭᠠᠨ ᠬᠡᠷᠡᠮ,西里尔字母:Цагаан хэрэм;满语:ᡧᠠᠩᡤᡳᠶᠠᠨ ᠵᠠᠰᡝ,穆麟德转写:šanggiyan jase),是中国古代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帝国或部落联盟的侵袭,在西北方所修筑规模浩大的隔离墙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虽为城墙,但不做为完全单一条绝对隔离线,而是多层检查通行的边防口,实际上还主动发挥指导经贸交流的两手策略,东西段与前后关卡加总起来可绵延上万华里(约4500-6000千公尺),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