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Shun
舜(公元前2285-公元前 2184 年),中国上古时代的五帝之一,东夷人。亦是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地官大帝。名重chóng华;生于姚墟,为姚姓,后居于妫guī水之边,后人将姚姓改为妫姓,有虞氏。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
Taosi-Ruinen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280万平方米。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
Stätte der Shang-Dynastie in Xinguan-Dayangzhou
大洋洲程家遗址又称大洋洲商代大墓、新干大墓等。新干大墓是一处属于吴城青铜文化的商代中晚期大型墓葬。墓中出土有青铜器、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遗物1361件,其中青铜器475件。青铜器类别繁多、器形复杂、年代早晚跨度达数百年。根据出土物推测,当时这一地区曾经存在一支与商文化并存发展的地方文化,墓主人可能就是当地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或其家族。
Yan Di
炎帝,姜姓,连山氏(烈山氏),魁隗氏,因善火耕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天下共主,年代早于黄帝,炎帝部落从少典氏及有蟜氏派生出来。 炎帝的传说与五德终始说及图谶相关。现今包括汉族、羌族、京族、苗族、契丹等各民族皆以炎帝为先祖。学者许倬云认为,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融合,后裔形成上古华夏部落。
Yangshao-Kultur ( ca. 5000 v. Chr. bis 3000 v. Chr.) genannt wird.
Die Yangshao-Kultur hatte zwei wichtige Arten: Banpo (半坡类型) und Miaodigou (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仰韶文化是中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河南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众多,分布地域遍及河南全省,尤以三门峡、洛阳、郑州等地最为集中。
Yao/Emperor Yao
尧,祁姓,名放勋,国号陶唐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帝尧是五帝之一。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为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之一,诞日为上元节。 按《吕氏春秋》,陶唐氏部落以舞蹈闻名于世,后来帝尧豋基后又改变前人的音乐以配合舞蹈。
Yuchanyan-Ruinen
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附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 玉蟾岩遗址在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及人类制陶工业起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
Zhi
挚,中国上古传说的君王,帝喾次妃常宜的儿子,喾的长子。虽然其母在兄弟们的生母中地位最低,但因是长子,受喾之禅而继皇位,九年后禅让给弟弟尧。他出生地是在清化(今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城东)。
Zhoukoudian - eine der fröhesten Heimstätten der Menschheit
周口店遗址,又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距离北京城约50千米,诞生于约五十至七十万年前 。 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人类化石200余件,石器10多万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是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
Zhouyuan-Ruinen
周原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Zhuanxu
颛顼,中国历史传说人物,为五帝之一。父亲是昌意,昌意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因德才不足以承大位,被封为诸侯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生颛顼 [2]。颛顼性格深沉而有谋略。十五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高阳(今河南杞县东),故又称其为高阳氏。黄帝死后,因颛顼有圣德,立为帝,居帝丘(今河南濮阳市东南),时年二十岁。颛顼将帝位传给侄儿帝喾,即高辛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