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isch — Deutsch
Catalog Literatur

Doris Lessing
多丽丝·莱辛,CH(英语: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英国女作家,代表作有《金色笔记》等,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此外她是历来第三十四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在文学奖则是第十一位。
Russische Sprache/Russisch
俄罗斯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罗马化:russkiy yazyk,发音:[ˈruskʲɪj jɪˈzɨk] ),通称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主要在俄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中国和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里曾经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俄文为联合国正式语文之一。
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E·T·A·霍夫曼
恩斯特·特奥多尔·威廉·霍夫曼(德语: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1776年1月24日—1822年6月25日)笔名E·T·A·霍夫曼(德语:E. T. A. Hoffmann,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德国浪漫主义作家、法学家、作曲家、音乐评论人。一生共创作50多篇中短篇小说、3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写了2部歌剧、1部弥撒曲和1部交响乐。
Erya
《尔雅》是辞书类文学作品,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作品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中文字辞,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儒家要籍——经,被列入《十三经》中。《尔雅》是第一部字辞书,“尔”为近之意(亦作“迩”),“雅”,正也。《尔雅》即接近雅言,雅正之言。《尔雅》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上限不会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后的作品。也有认为《尔雅》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尔雅注》。《尔雅》全书收录4300多个词语按义类编排,计2091个条目。本20篇,现存19篇。它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先秦各地的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Vierundzwanzig Geschichten
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代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为纪传体。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二十四史之所以被称为正史,既与这些史书在中国史部书籍中的地位有关,也与历代皇朝宣扬正统观念有密切联系。
Eryue He
二月河(1945年11月3日—2018年12月15日),原名凌解放,出生于山西昔阳,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 河南省专家,历史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代表作品《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Betrachtungen über die Französische Revolution/Reflections 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Edmund Burke 1790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英語: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美国小说家与散文家。以描绘爵士時代的浮华而著称。他的一生中仅在1920年代取得短暂的成功,但他现在被广泛看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Französische Sprache/Französisch
法语(法语:français,发音:[fʁɑ̃sɛ] ),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高卢-罗曼语支。法语和所有罗曼语族语言一样,都是从罗马帝国的拉丁语衍生的,法语从高卢地区(特别是北高卢)的拉丁语口语所演进而来。法语是除英语之外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欧盟、北约、奥运会、世贸和国际红十字会等众多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及正式行政语言,其影响力仅次于英语。由于法国和比利时建立的殖民帝国将法语引入美洲、非洲及亚洲等地区,非洲法语成为大部分国家的第二语言,特别是加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毛里求斯、塞内加尔及科特迪瓦等国。
Fan Wenzheng-Sammlung
元 西元1279-1368,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幼年丧父,勤于治学,心怀大志,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一生忠勤,主持正义,提拔人才,救济贫困,人品事业卓绝一时。 《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为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仲淹文章贯通经术,明达政体,为天下传诵,宋时即有「文正之集,士大夫过郡者,莫不却见」之说。 范氏著作初名《丹阳集》,后人则以其谥号「文正」名其书。 《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载有北宋刊本,惜已不可见。而南宋干道间(1165-1173)饶州路刊本虽有郭熙、嘉定递修本传世,亦为今所知现存最早者,但也绝少。本院所藏元天历本《范文正公文集》,即从干道本翻刻,由于全书古雅且行款与宋本无异,《锭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便误为干道本,而本院重编院藏善本书目时,则以书中刻工如张允、周成、章益,陈子仁诸人,皆与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所著禄的元天历本相符,因此改定为元刊本。全书字体圆活,纸墨古泽,又保存干道本遗规,虽非宋本,并不减其价值。各书册均有「天禄琳琅」藏书诸玺印。
Firdausi/Abu l-Qasem-e Firdausi/哈基姆·阿波尔-卡西姆·菲尔多西·杜西/حکیم ابوالقاسم فردوسی توسی‎
哈基姆·阿波尔-卡西姆·菲尔多西·杜西(波斯文:حکیم ابوالقاسم فردوسی توسی,拉丁化:Hakīm Abol-Qāsem Ferdowsī Tūsī,940年—1019/1025年)是广受尊重的波斯诗人。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民族史诗《列王纪》。
Philipp Melanchthon
菲利普·梅兰希通(Philipp Melanchthon,或译作墨兰顿1497年2月16日-1560年4月19日)墨兰顿受父母的熏陶,终生敬虔。在十岁时,父亲去世。他自幼颖慧过人,受著名人文学者的舅公罗可林(Johannes Reuchlin)教导,酷爱拉丁文及古典文学,经精通希腊文,希伯来文。罗可林照当时的风尚,把他的原名Schwartzerd(黑土),改为希腊文的同义字"墨兰顿"(Melanchthon)。他十二岁入大学;十七岁,获硕士(M.A.)学位。在二十岁以前,他已经有六本著作,包括受普遍采用的希腊文文法。[1]是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人类学家、神学家、教科书作家和新拉丁语诗人,被誉为“德国的老师”(Praeceptor Germaniae),他是德国和欧洲宗教改革中除马丁·路德外的另一个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