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百科全書 | 汉语百科全书


    Chinese
Catalog Beijing Shi-BJ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占地面积6.112公顷。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大学士和珅奉旨建此府,咸丰元年(1851年)清廷赐封此宅邸于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及花园原是固倫和孝公主在和珅作為二品户部侍郎邸的規制基礎上,花六年增建的公主府,相當於郡王府規制,西路建築是大臣和珅的府邸以一品大員建造,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遭賜死,四月「和珅之宅,賞給慶郡王永璘居住;和珅之園,賞給成親王永瑆居住。」,咸豐元年后由于庆亲王的孙子奕劻世袭降低为輔國將軍[1],換至得定府大街原大學士琦善宅,原王府由内务府收回,后于咸丰年间赐予奕訢作为府邸,称为恭王府。1921年,恭亲王奕訢的孙子溥伟溥儒将恭王府和花园抵押给天主教会,后由辅仁大学买去作为校舍,后先后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的校舍。2008年8月20日,修复后的恭王府全部对外开放。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恭王府王府在南,花园在北,由高高的后罩楼将王府与花园分开。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过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恭王府花园也分为三路。中路是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及左右配殿明道堂,棣华轩,福字碑,邀月台,蝠厅;东路是怡神所垂花门,大戏楼,芭蕉院;西路是湖心亭,澄怀撷秀。此外还有龙王庙、榆关、妙香亭、流杯亭、艺蔬圃。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Nationales Zentrum für Darstellende Künste/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NCPA
国家大剧院,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剧院,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设计师为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
/assets/contentimages/Bei20Jing20Guo20Jia20Da20Ju20Yuan20%7E0.jpg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
从国家大剧院第一次立项到正式运营,经历了49年,设计方案经历了三次竞标两次修改,总造价30.67亿元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2007年9月建成,2007年9月25日进行试演、投入使用,2007年12月22日正式投入运营。国家大剧院位于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总投资26.8838亿元人民币,设计师为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 

国家大剧院占地11.8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952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国家大剧院共設有5473个座位,其中歌剧院席位2416个,戏剧院席位1040个,音乐厅席位2017个。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长212.20米,南北宽143.64米,建筑物高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结构由三个功能区组成。201区为北入口、地下车库;202区为功能区,包括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等;203为南入口、餐厅、机房等服务区。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Kommission des Staatsrats zur Kontrolle und Verwaltung von Staatsvermögen/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SASAC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正部级,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根据国务院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assets/contentimages/Guo20You20Zi20Chan20Jian20Du20Guan20Li20Wei20Yuan20Hui20.png

机构职责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 号),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履行党中央规定的职责。

(一)根据国务院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二)承担监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制订考核标准,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负责所监管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工作,制定所监管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政策并组织实施。

(三)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通过法定程序对所监管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制度。

(五)负责组织所监管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参与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编制和执行等工作。

(六)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检查所监管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工作。

(七)负责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起草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对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

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党委办公厅)

负责委机关文电、会议、机要、督办、保密、信息、档案、信访、信息化、政务公开等工作;联系所监管企业维护稳定工作。

二、政策法规局

起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承担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稿的组织起草、审核协调工作;研究提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改革完善的政策建议;承担委机关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有关法律问题,指导推动所监管企业法治建设和法律顾问工作;负责政府间有关国有企业议题的对话和谈判等涉外政策法律工作;承办机关法律事务。

三、规划发展局

研究提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建议;指导所监管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审核所监管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所监管企业重大投资进行监管;负责所监管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牵头组织及境外投资管理工作。

四、财务监管局

承办所监管企业财务预决算工作;综合研究国有经济和所监管企业的运行状况;组织开展所监管企业负责人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承担所监管企业清产核资和资产损失核销工作;指导所监管企业风险管控;督促委派总会计师报告企业重要经营事项和重大风险,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分析工作。

五、产权管理局

研究提出完善国有产权管理的意见,拟订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承担所监管企业产权登记、转让、划转、处置等工作;承担所监管企业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工作;审核所监管企业的资本金变动、股权管理及发债方案;监督、规范企业国有产权交易。

六、企业改革局

研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指导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董事会建设工作;拟订所监管企业合并、股份制改造、上市、合资等重组方案;承办所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的审核工作;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

七、考核分配局

健全企业国际对标、行业对标体系,分类完善所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对所监管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控所监管企业工资分配总体水平,提出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激励办法并组织实施;规范所监管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和职工福利保障;提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八、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局

研究建立国有资本运作制度,组织指导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国有资本运营,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导所监管企业对所从事的金融业务加强管理与服务;组织指导有关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归口管理国资委履行多元投资主体企业股东职责有关工作;组织所监管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承担拟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制度的工作;承办国有资本预决算编制、执行的有关工作。

九、综合局

综合归口指导监督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协调所监管企业与地方加强合作;研究提出推动所监管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政策建议,指导所监管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指导所监管企业做好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以及援疆援藏援青等工作。

十、监督二局

十一、监督三局

以上两局的职能为:负责有关监督成果在委内厅局和所监管企业的利用工作,分类处置、督办和深入核查监督检查发现移交的问题,对共性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核查,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提出有关责任追究的意见建议。

十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

十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

以上两局的职能为:研究制定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政策;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所监管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管理工作;负责指导所监管企业人才工作和教育培训工作。

十四、党建工作局(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

指导所监管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负责所监管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负责指导所监管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所监管企业的工会、青年、妇女工作,承担中央企业团工委的日常工作;指导所监管企业的统战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十五、宣传工作局(党委宣传部)

负责所监管企业党的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工作;指导和推进所监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负责国资委对外宣传和新闻工作。

十六、研究局

组织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国有资产监管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工作;起草重要文件和报告。

十七、国际合作局

承担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外事工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所监管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外事事务,配合做好境外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工作。

十八、人事局

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

十九、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局(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局)

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研究制定有关规划、制度和措施;审核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做好外事相关工作;承担向行业协会商会委派和管理监事工作。

二十、机关服务管理局(离退休干部管理局)

负责所属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机关服务中心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委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财务等行政管理工作;负责指导、监管所联系协会的国有资产和财务工作。

二十一、机关党委

负责委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二十二、党委巡视工作办公室

负责组织开展对国资委党委任免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国资委直属单位、具有党组织隶属关系的行业协会开展巡视监督;加强对中央企业开展内部巡视的领导和指导  。

二十三、科技创新局

二十四、社会责任局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华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Hua-pei P'ing-yuan;Huabei Pingyuan)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中国人口最多的平原,中国东部大平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个省、直辖市。
华北平原亦称黄淮海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别山区一线与长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
华北平原亦称黄淮海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起太行山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山东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别山区一线与长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水一带达5000米。目前,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在扩大。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重要油产地。

华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Hua-pei P'ing-yuan;Huabei Pingyuan)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中国人口最多的平原,中国东部大平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伏牛山,东临渤海黄海,跨越7个省、直辖市。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截至2019年底,华北平原总面积30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3.1%,总人口3.39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24.2%,2019年华北平原生产总值25.16万亿元、占中国生产总值的25.4%,人均生产总值74218元。 

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第三纪第四纪时期,形成连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

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一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一湖积平原、海积一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主要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即为黄河冲积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滦河下游冲积扇平原。

黄河在河南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扇缘向东直逼山东丘陵的西侧。黄河冲积扇的中轴部位淤积较高,成为华北平原上的“分水脊”,黄河冲积扇上尚保留有决口改道所遗留的大量沙岗、洼地等地形。

地貌特征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面积广袤,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丘徐州一带达5000米。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在扩大。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华北平原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公里。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华北平原地势呈现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以致黄河决溢、泛滥、改道频繁。1949年后进行了改造治理。由于春季蒸发量上升,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加之以人为原因,华北平原常会出现春旱的问题。

 

形成过程

华北平原在中生代为隆起区,局部发育了断陷盆地;新生代断块活跃,古近纪形成一系列次级断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堆积范围扩大,形成连片的大平原;同时边缘断块山隆起;新生代相对下沉,形成较厚的沉积。 

黄河在孟津下形成巨大的冲积扇;冲积扇中轴淤积较高,成为分水脊,将淮、海河分隔南北。

黄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成为华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历史时期黄河多次迁徙,北至天津、南至徐州的广大平原遍受黄河影响。黄河冲积扇上尚保留有决口改道所遗留的大量沙岗、洼地、故道等地形。

根据华北平原不同的区域特征,可分为四个亚区平原:

名称

简介

辽河下游平原

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以外的平原,是由辽河冲积形成的,沼泽地较多,局部有盐渍化,平均气温低,但夏季仍然可以种植水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高粱、水稻为主。

海河平原

燕山以南,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是由海河和黄河冲积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黄海平原,是中国粮棉的重要产区,南北距离达500多公里,所谓“千里平原”,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和棉花。可以达到一年小麦、玉米两熟。

黄淮平原

位于海河平原和淮北平原之间,是黄河冲积形成的,盐碱、沙化土地较多,但平均气温高,适合喜温抗沙作物生长,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水稻、枣等。

淮北平原

淮河干流以北到沙颍河以南的地区叫淮北平原。淮北平原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自然条件较为优越,适合“两高一优”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市区60千米。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采用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的四合院设计风格,以青色为主色调,占地近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馆内展出面积1000平方米。共分为三个部分:《冀东抗战燃烽火》、《人民战争建奇功》、《今日顺义更美好》。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京沪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又称京沪客运专线,是中国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又称京沪客运专线,是中国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线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中途连接天津、济南、徐州、蚌埠、南京、苏州等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全长1318公里,正线实际里程1302公里,共设24个车站。设计最高速度为380km/h,现期最高运营时速350km/h,往返北京与上海最快为4小时18分钟。除本线列车外,另有众多跨线列车使用京沪高铁的部分路段。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正式开工,并于2011年6月30日通车,同样由总理温家宝主持通车典礼。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Jing20Hu20Gao20Tie20~0.jpg

序号

站名

里程(千米)

车站位置

隶属单位

1

北京南站

0

北京市丰台区车站路12号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2

廊坊站

59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常甫路北端

3

天津西站

-

天津市

红桥区西站前街1号

4

天津南站

131

西青区张家窝镇

5

沧州西站

219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北京路西端头

6

德州东站

327

山东省

德州市经济开发区

7

济南西站

419

济南市槐荫区齐鲁大道6号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8

泰安站

462

泰安市岱岳区灵山大街

9

曲阜东站

533

济宁市曲阜市息陬镇孔子大道

10

滕州东站

589

枣庄市

滕州市东沙河街道东首

11

枣庄站

625

新城区祁连山路

12

徐州东站

688

江苏省徐州市东郊经济开发区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13

宿州东站

767

安徽省

宿州市埇桥区蒿沟镇站前路

14

蚌埠南站

844

蚌埠市龙子湖区学府路与学翰路交汇处

15

定远站

897

滁州市

定远县池河镇青岗村

16

滁州站

959

南谯区洪武西路198号

17

南京南站

1018

江苏省

南京市雨花台区玉兰路98号(北)

18

镇江南站

1087

镇江市

丹徒区站前北路

19

丹阳北站

1112

丹阳市开发区前艾镇

20

常州北站

1144

常州市新北区长江北路

21

无锡东站

1201

无锡市锡山区安镇镇

22

苏州北站

1227

苏州市

相城区南天城路

23

昆山南站

1259

昆山市创业路999号

24

上海虹桥站

1302

上海市闵行区申贵路1500号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京剧(又称京戏),北京旧称北平,因此在中华民国曾有一段时间又被称为平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
北京市

/assets/contentimages/Peking_Oper.jpg

/assets/contentimages/05300000765519126699025601831.jpg http://t1.gstatic.com/images?q=tbn:0-d9MSXztb0_mM:http://quyi.chinese.cn/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090917/0023aea9e73e0c1c1e2460.jpg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ylss/2006-11/10/xin_17110310084771523731.jpg /assets/contentimages/Jing20Ju20~0.jpg

京剧(又称京戏),北京旧称北平,因此在中华民国曾有一段时间又被称为平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剧在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1] 和汉剧[2],并吸收了秦腔[3]昆曲[1][4]梆子弋阳腔[1]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剧的腔调西皮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京剧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来自南方的四个徽剧戏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史称“徽班进京”[5]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大量湖广地区演员进京表演,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造成剧团的大融合,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京剧这一称呼首次出现于1876年2月7日申报刊登的《图绘伶伦》一文[6]。后来国民党北伐成功,将北京改名北平,“京剧”又被称为“平剧”。又由于平剧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近代学者齐如山甚至认为平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华,所以平剧也被称为“国剧”。

1950年代,大批中国大陆难民南下香港,并带着京剧文化到香港,于占元1960年代在香港开办京剧班,徒弟有七小福(包括成龙洪金宝元华袁和平等)。至1970年后,京剧班(七小福)解散,并各自发展。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昆曲是中国戏曲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巴城镇),起初流行于江南一带,而后风靡全国;盛清时,上至宫廷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皆热爱昆曲。
江苏省

/assets/contentimages/Kun20Qu20~0.jpg

 

昆曲中国戏曲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初的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巴城镇[1],起初流行于江南一带,而后风靡全国;盛时,上至宫廷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皆热爱昆曲。有俗谚云:“家家‘收拾起’,[2]户户‘不提防’”,[3]即反映当时昆曲广为普及且深入人心的程度。

昆曲以曲唱为中心,唱念使用之语音为“中州韵”,主要以曲笛等乐器伴奏,风格缠绵婉转细腻,故又有“水磨腔”之雅称。其舞台演出形式亦称“昆剧”,因表演手段丰富、身段具备高度舞蹈性,与唱腔、曲词扣合得严丝合缝,形成精致的艺术规范,影响所有后出之地方剧种,故素有“百戏之母”之美誉。

昆曲源自南戏昆山腔。家居昆山附近的顾坚被誉为昆曲之创始人。顾坚其人首见于1960年发现的魏良辅《南词引正》一书,按此书:“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番绰所传。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4]

高则诚的《琵琶记》号称“曲祖”,他与顾阿瑛也有来往,因此《琵琶记》也采用昆山腔来演唱[5]:44。朱元璋很欣赏高则诚的才能,曾说:“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5]:48。

不过早期的昆山腔“不叶宫调,亦罕节奏”,直到正德嘉靖年间魏良辅改良之后才真正地成为昆曲。魏良辅早年钻研北曲,但未有成就,因此转攻南曲。在太仓,他与北曲家张野塘等人合作,改良昆山腔,采用中州韵,依字行腔,“调用水磨,拍捱冷板”,使昆腔发挥其细腻婉转的特色,因之有“水磨调”、“水磨腔”之称。而后通过梁辰鱼浣纱记》流传开来,昆腔始风行大江南北[5]:57-62。

明嘉靖至清乾隆之间二百多年乃昆曲全盛时期[5]:73。家班在明朝就已出现,其中最多的是女童组成的“女乐家班”,其次还有男童组成的“优童家班”和职业伶人组成的“梨园家班”[5]:88。作品方面,继《浣纱记》之后出现了《鸣凤记》、《牡丹亭》、《义侠记》、《玉簪记》、《娇红记》、《燕子笺》、《清忠谱》、《风筝误》、《长生殿》和《桃花扇》等名作[5]:74。此外,昆曲批评著作《曲品》(吕天成)和《远山堂曲品》(祁彪佳)也相继问世[5]:80。演唱风格上,乾隆时期昆曲家叶堂的“叶派唱口”影响尤其深远[6]。此后花部兴起,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薪尽火传,民间曲社唱曲活动绵延不绝,成为保存曲唱传统的主力。昆曲教学讲究“口传心授”,民国时期成立的昆剧传习所的“传”字辈学员尚可演出四百多出折子戏吴梅还曾把昆曲带入大学,使其成为正式科目[7]。但由于战乱和政局动荡,艺随人亡,今日传统剧目的数量急剧减少,保存与传承成为当务之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昆剧已经枯萎到濒临绝种,仅存的国风昆剧团浙江昆苏剧团的前身)流落沪杭一带,已经奄奄一息,只能靠纸糊的戏装演戏。新中国成立后,昆剧这一古老的剧种步入复兴时期。  

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今浙江昆剧团)根据传奇《双熊梦》改编为《十五贯》,1956年4月1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毛泽东、周恩来等观看。毛泽东看到舞台上那个官僚周忱江南巡抚)夸奖草菅人命的无锡知县过于执是“国家良臣”,诬蔑苏州知府况钟搞调查研究是“节外生枝”,自诩“一生唯谨慎,从来不逾常规”时,毛泽东笑指周忱说:“他不逾常规常矩!”演出结束后周恩来说:“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毛泽东在当天的一次中央会议上插话说:《十五贯》应该到处演,戏里边那些形象我们这里也是很多的;过于执,在中国可以找出不少。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直礼堂再度观看《十五贯》,并指出:《十五贯》是个好戏,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十五贯》;这个戏全国都要看,特别是公安部门要看。1956年5月17日,周恩来在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召开的昆剧《十五贯》座谈会上作了约1小时的长篇讲话[8],对昆剧艺术和浙江昆苏剧团的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1956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通栏发表《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并配发大幅剧照。《十五贯》在北京的四十六场连演,观众高达七万人次,以其高度的艺术性轰动京城[9],以致北京出现“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热潮[10]。1956年《十五贯》被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影片。剧本被收入《戏曲选》第1卷(1958)与《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浙江省卷》(1959)。京剧版的《十五贯》由辜怀群李宝春改编。[11]随后,浙江、上海、江苏和北京以及湖南等地的昆剧团相继成立,令衰落的昆剧艺术再逢生机,发发一连串抢救昆曲的文化活动,并重新整顿了昆曲的剧团体制和人事制度。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