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Kanjur und Tanjur
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的经典集成,用藏文写成。是在公元7─8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从梵文和汉文经典中逐渐翻译形成的。到9世纪时编纂了《丹噶目录》,共收集约700种20个门类的佛教经典。13世纪以前都是手抄本。公元1313年雕版印刷了第一部藏文大藏经,以后陆续出版了11种版本。 色拉寺年轻的僧人雕版印刷佛经 藏文大藏经分为两部分: 甘珠尔(佛说部),包括经藏、律藏和密咒; 丹珠尔(论述部),包括论藏和赞颂、经释、咒释;
Chenghua-Porzellan
明宪宗成化(公元1465-1487)时的景德镇官窑。成化青花采用国产的平等青,颜色蓝中微泛灰青,没有宣德青花的那种里斑,以色泽柔和,淡雅而著称。这时的彩瓷被推为明代八大时期之冠,淡描五彩精雅绝伦。 主要器形有瓶、杯、罐、洗、碗、盘等。胎质纯洁,白釉如脂,彩色精良,笔法流利,造型秀美,造型玲珑俊秀,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胎质细腻纯净,胎体轻薄,修胎规整厚胎者美如玉,薄胎者玲珑透体在光线透视下,显现肉红色。露胎无釉的底足,呈黄褐色或暗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为成化窑独创。
Fan Wenzheng-Sammlung
元 西元1279-1368,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幼年丧父,勤于治学,心怀大志,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一生忠勤,主持正义,提拔人才,救济贫困,人品事业卓绝一时。 《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为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仲淹文章贯通经术,明达政体,为天下传诵,宋时即有「文正之集,士大夫过郡者,莫不却见」之说。 范氏著作初名《丹阳集》,后人则以其谥号「文正」名其书。 《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载有北宋刊本,惜已不可见。而南宋干道间(1165-1173)饶州路刊本虽有郭熙、嘉定递修本传世,亦为今所知现存最早者,但也绝少。本院所藏元天历本《范文正公文集》,即从干道本翻刻,由于全书古雅且行款与宋本无异,《锭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便误为干道本,而本院重编院藏善本书目时,则以书中刻工如张允、周成、章益,陈子仁诸人,皆与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所著禄的元天历本相符,因此改定为元刊本。全书字体圆活,纸墨古泽,又保存干道本遗规,虽非宋本,并不减其价值。各书册均有「天禄琳琅」藏书诸玺印。
In den Fuchun-Bergen verweilend Im Jahr 1347-1350 n. Chr.
无用师卷,指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后半段画幅。 1347年,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同门师弟郑樗(字无用)所作,1350年绘制完成。富春山居图收藏于清代吴洪裕,被烧成两段,画幅后半段被称为“无用师卷”,前段称为“剩山图”。《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卷、纸本。水墨画。纵:33cm,横:639.9cm。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是“元季四大家”之冠黄公望的代表作。
Nationales Palastmuseum Taipeh
国立故宫博物院,简称台湾故宫或台北故宫,为台湾最具规模的博物馆以及台湾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研究机构。位于台湾台北市。在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为数近70万件文物与艺术作品,大部分是原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机构所藏来自紫禁城、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皇家旧藏。藏品时间跨度涵盖新石器时代至今长达8,000年,各类藏品分别交由器物处、书画文献处和南院处等3个策展部门管理,当中以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古代早期的名家书画、善本古籍和官窑瓷器等搜藏最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