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isch — Deutsch
Catalog Guangdong Sheng-GD

Chao-Oper/Teochew opera/Chaozhou opera/Chiuchow opera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泉潮雅调、白字戏, 闽南语系剧种之一。 流传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福建省云霄县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文明戏和新编历史剧两大类,有剧目两千多个。潮剧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Chaoshan-Kultur
潮汕文化,也称潮州文化 ,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 。 潮汕文化是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 潮汕文化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和丰顺县汤南、留隍两镇,还有说法包括了汕尾市三甲地区 。潮汕文化是畲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 中心在潮州,脱胎于揭阳,发轫于潮州,光大于汕头,肇始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 是本土、客家、海洋、商业、华侨文化融合的产物,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以海洋文化为主 ,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带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点。以潮汕英歌舞、工夫茶、潮汕菜、潮汕商帮、潮汕善堂、潮汕祠堂,潮汕方言、潮绣、潮剧、潮州音乐、潮汕工艺、潮州木雕、潮州大锣鼓、潮汕民居等为代表的潮汕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
Chao-Kaufleute/Chao merchants/Teochew business
潮商,是中国传统的三大商帮,华商第一族。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著名商帮。  潮汕商帮也称潮州商帮,发源地广东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丰顺县) ,是一支具有海洋性格、海洋文化的华人商帮,被誉为红头船商帮,20世纪初便被泰国国王誉为“东方犹太人”。潮汕商帮文化已千年,茶文化漂洋过海。
Das Lied des Chiu-Chow-Händlers/Song of the Chiu Chow Merchant
Stickerei von Chaozhou
Chaozhou
潮州市,简称“潮” ,古称“揭阳”“海阳”“潮阳”“三阳” ,广东省辖地级市,汕潮揭都市圈城市。潮州是潮汕四市之一 ,是广东省东部门户城市,地处广东省东部,东临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西靠广东省揭阳市,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和汕头市属的澄海区。潮州秦属南海郡地,汉为南海郡揭阳县地,东晋咸和间分南海立东官郡,义熙九年分东官置义安郡,自隋代隶属潮州府地 。潮州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称,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原古典文化橱窗” 。潮州是“世界美食之都”,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等36项城市殊荣。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及2个县级管理区,共设5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 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 县:饶平县
Chaozhou-Holzschnitzen
Chaozhou Shi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广东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中国瓷都”之美誉,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人民政府驻湘桥区枫春路1号。 潮州市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及2个县级管理区,共设5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 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 县:饶平县 县级管理区: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Chaozhou-Musik
潮州音乐是潮州人的传统民间器乐,盛行于中国广东省潮州、汕头、揭阳,分布到周围的闽南、惠州、梅州和香港、澳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等潮人聚居地。它的乐器大约可分弦类:有白字头弦、外江头弦、二弦、二胡、三弦、琵琶、月琴、秦琴、筝、洋琴等;管类:吹、横笛。鼓板:鼓、板、梆子。铜器:苏锣、斗锣、月锣、钹。
Ahnensaal der Familie Chen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陈家祠堂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 ,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