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hannels
Catalog
1 year ago
《两只蝴蝶》是牛朝阳作词、作曲,周亚平制作,庞龙演唱的歌曲。

 

 

Catalog
1 year ago
歌曲《回娘家》,原名《小媳妇回娘家》,由孙仪作词,翁清溪(汤尼)作曲,原唱邓丽君

Catalog
8 months ago
《望乡词》是廖昌永演唱的歌曲,由于右任作词,陆在易作曲。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主题曲,由刘欢演唱。

Catalog
1 year ago
《一封家书》是由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李春波1994年由中唱广州发行的同名专辑《一封家书》中。1995年,该曲获得1994第三届“金唱片”奖。

 

Dominio de Pingus is a Spanish winery located in Quintanilla de Onésimo in Valladolid province with vineyards in La Horra area of the Ribera del Duero region.

 

Dominio de Pingus is a Spanish winery located in Quintanilla de Onésimo in Valladolid province with vineyards in La Horra area of the Ribera del Duero region. The estate's flagship wine, Pingus, is considered a "cult wine", sold at extremely high prices while remaining very inaccessible,[1][2] and commands an average price of $811 per bottle.[3]

The winery also produces a second wine, Flor de Pingus, and a special cuvée, Ribera del Duero "Amelia". Recently, Dominio de Pingus has founded a joint project with local grape producers to make an old vine tempranillo called "PSI".

Dominio de Pingus was established in 1995 by Danish oenologist Peter Sisseck, also manager of the Pesquera de Duero estate Hacienda Monasterio.[4] On the estate's winemaking philosophies, Sisseck has stated, "The vines in my plots are very old. They have never been fertilised nor treated with pesticides and all grow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en vaso system. They are perfect."[4]

About the first 1995 vintage of Pingus, Robert Parker declared,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exciting wines I have ever tasted".[5] With a very limited first vintage production, only 325 cases were made with prices initially set at US$200 per bottle, it became yet more scarce when in November 1997 the ship transporting a U.S. bound shipment of 75 cases disappeared somewhere off the Azor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6] The shipwreck resulted in a dramatic reaction in the US market, with prices soon rising to $495 per bottle.[5][6]

At the Ronda WineCreator conference of April 2008, Sisseck was angered by suggestions by Decanter editor Guy Woodward that some winemakers make wines to suit the palates of certain critics. In response he called Woodward's remarks arrogant for implying winemakers do not have their own opinions, adding, "I don't even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do this."[7]

In 2007 it was announced that the Spanish government had approved plans to expand highway roads through the vineyards of Dominio de Pingus and other wineries, which was met with strong opposition by Sisseck who called it a "vengeful measure".[8]

Planted with very old vines of Tinto Fino, i.e. Tempranillo, the vineyards are 2.5 hectares (6.2 acres) in Barrosso with vines exceeding 65 years and 1.5 hectares (3.7 acres) in San Cristobal with vines older than 70 years, and the unusually low average yield of 12 hL per hectare. Since 2000, the viticulture has been biodynamic. Of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Pingus there is typically less than 500 cases, though in poor vintages no Pingus is made.

The production of the second wine Flor de Pingus, also 100% Tempranillo, is made with fruit from rented vineyards in the La Horra zone, with vines older than 35 years. Since the 2005 vintage, the viticulture has been biodynamic. The annual production is on average 4,000 cases.

Additionally there has been the single barrel cuvée, Ribera del Duero "Amelia", made from a vineyard parcel of 100+ year old vines with an average yield of 10 hL per hectare, with biodynamic viticulture since its initial 2003 vintage. The 2005 vintage had a production of 25 cases.

"PSI" is a joint project based on fruit produced by local grape growers from old tempranillo vines. The goal is to help grape producers and save old vines. Project was founded in 2006, first vintage was 2007. Grape growers are encouraged to employ biodynamic or organic vineyard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wine is made by Peter Sisseck and Pablo Rubio and sold under producer name Bodegas y Viñedos Alnardo. Vinification takes place in large concrete vats and aging in concrete and wooden tanks and oak barrels. Production of PSI 2009 was 9,600 cases, PSI 2010 was 16,600 cases.

Catalog
1 year ago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拥抱你离去》是由刘涛作词、作曲,张北北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16年4月23日。

Catalog
1 year ago
《如愿》是由钱雷作曲,唐恬作词,王菲演唱的歌曲,于2021年9月25日以单曲的形式发布。该曲是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主题推广曲。

Catalog
1 year ago
《红颜旧》是由赵佳霖作曲、袁亮作词、刘涛演唱的歌曲,也是电视剧《琅琊榜》主题曲。于2015年10月26日在《琅琊榜 电视剧原声带》专辑中发行。

Catalog
1 year ago
《光年之外》是由邓紫棋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亦是电影《太空旅客》的中国区主题曲,发行于2016年12月30日。 2017年,该曲获得MTV全球华语音乐盛典最佳十大金曲奖、Billboard Radio China2017年度华语十大金曲奖。

《少年壮志不言愁》,由林汝为作词,雷蕾作曲,刘欢演唱。是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被人们广为传唱的一首经典老歌。

Catalog
1 year ago
《中国功夫》是由宋小明作词,伍嘉冀作曲,屠洪刚演唱的歌曲,发行于1997年,收录于专辑《中国功夫》中。

Catalog
1 year ago 1 year ago
《画你》是陈宝成作词,朝古拉作曲,科尔沁夫演唱的一首歌曲,于2019年5月22日发行。

把你的倩影画在家乡的山顶

甜蜜的笑容定格在我心里

深情的歌声描绘你的美丽

只为让你永驻我心里

我用爱画一个温柔可爱的你

让我在梦中无数次见到你

梦你的夜晚我不愿醒来

只为把你画在我心里

画上你的美丽

只为把你画在我心里

把你的倩影画在故乡的山间

幸福的笑容定格在我心里

把你的温柔画成那小河

爱情的泉水永流我心里

我用情画一个俊俏可爱的你

用爱的心愿描绘最爱的你

梦你的时候我不愿醒来

我用一生守护着你

画上你的美丽

我用一生守护着你

画上你的美丽

我用一生守护着你

我用一生守护着你

 

Catalog
1 year ago
《再回首》是由陈乐融作词、卢冠廷作曲、姜育恒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姜育恒发行的专辑《多年以后·再回首》中。

《永远是朋友》是毛阿敏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1994年发行的《金奖歌后》专辑。 填词任卫新 谱曲刘青

 

歌曲原唱:陶喆、蔡依林 作词:陶喆、陈玉贞 谱曲:陶喆 编曲:陶喆

 

Catalog
2 years ago
  罗马式建筑(Roman architecture)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罗马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等。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建筑设计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 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建筑特色

            罗曼式建筑

  1、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

  2、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半圆形的拱券结构。

  3、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

  4、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

  5、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

  6、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

  7、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罗马式建筑作为向哥特式建筑的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罗马式半圆形的拱券结构深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罗马式教堂在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这种结构,甚至屋顶也是低矮的圆屋顶。这样,整个建筑让我们感到圆拱形的天空一方面与大地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同时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表现出它与现实大地分离。

  罗马风建筑还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罗马风建筑的另一个创新是钟楼组合到教堂建筑中。从这时起在西方无论是市镇还是乡村,钟塔都是当地最显着的建筑。钟塔的建立在现实意义上是为了召唤信徒礼拜,但是在战争频繁时期也常兼作了望塔用;当悠悠的钟声从高高的塔顶上传出时,人们又何尝不觉得这是神在召唤呢?

  罗马式建筑的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门窗上方均为半圆形。在艺术风格上,罗马式教堂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的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

建筑代表

  意大利中部比萨城内一组古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比萨大教堂的一座钟楼。因地基沉陷而偏离垂直中心线4.5 米 ,长时期斜而不倾,被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和不朽之作。塔由白色大理石筑成,1174年开始兴建,1350年完工,为8层圆柱形建筑,高 54.5米,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 ,顶部厚2米多。从下而上,外围 8重拱形券门,由底15根圆柱,中间6层各31根圆柱 ,顶层12根圆柱 ,建成213个拱形券门而成。 总重达1.42万吨。造型秀巧而又古拙,为罗马式建筑的范本。顶层为钟楼,塔内有螺旋状楼梯294 级,盘旋而上塔顶,可眺望比萨城全景。塔因造基不慎,兴建至第三层时发现基础沉陷不均匀,从而产生倾斜现象。责任工程师B.皮萨诺想在继续建造时,将下陷一边的层高加大以资补救,但结果沉陷更甚。在寻求解决办法过程中,工程曾数次停顿,时间达一个世纪之久,但最后还是继续施工,并于14世纪落成。初期,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2.1米。600 多年内塔身仍继续而缓慢地向外倾斜,故名斜塔。1918 年以来经测量发现每年平均向南倾斜约1毫米,今塔向南的倾斜度达 5.3度。由于其倾斜度有增无减,从外表看来,已岌岌可危。1972年10月的一次地震,更是对这座古塔的一次冲击,幸仍巍然屹立,这种斜而不坍状态,使比萨斜塔更加出名。比萨斜塔对科学实验曾作出过一次贡献。

  据传159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比萨斜塔上做过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体,落地的速度不同的理论。但许多学者对这一传说不予置信,而比萨斜塔却因此更加扬名,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相一睹斜塔风采。由于1988年意境内的一个钟楼的坍塌造成人员死亡,意政府为了确保游人的安全,并保护这一罕见的古迹,避免其因过度倾斜而倒塌,1988年马上取消了比萨斜塔的对外开放,1990年全面封闭,加固和纠偏工程正此开始。2000年2月对斜塔北侧进行开始抽土,目前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比拯救前减少43.8厘米,当时比萨斜塔的塔心已经偏离垂直线超过4.5米,现已基本恢复到18世纪末的水平,足以确保它在300年内不会发生倒塌的危险。经过11年的整修后,斜塔已于2001年重新对外开放。目前参观游客一次只能以30人为一批,由2位导游领队,最多只停留40分钟。 杜勒姆教堂始建于1093年,到1130年才完成,它是英国第一座完全用石头盖顶的教堂。虽然它的设计较为简朴,但中堂体量却是圣赛尔宁教堂的三倍。中堂顶部每一开间运用了两个交叉肋拱,分割开间的是横向的尖拱。肋拱是稳定穹顶的骨架,肋拱间的天花板非常薄,减少了拱顶重量,同时,肋拱还可加强坚固性,这种肋拱的出现以杜勒姆教堂最早。交叉肋拱与尖拱的结合运用已经预示着新的哥特式风格的特点。另外,杜勒姆教堂中殿巨大的圆筒形窗间壁的装饰很有特色,与欧洲大陆的罗马式建筑显着不同。

黄金时期

  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是欧式基督教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当东罗马帝国千年不绝之时,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本部却一蹶不振,古罗马的建筑技巧和艺术也失传了。公元9世纪左右,在经历了300多年混战后,西欧终于形成了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英格兰、西班牙等十几个民族国家,在此基础上,各民族的确文化艺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教徒们看来,教堂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上的神圣空间,是神在人间的宅第,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疑是一个时代最好的建筑。公元11-12世纪,一些有关意向古罗马风格靠拢的教堂建筑在这些国家陆续出现了。

  教堂便模仿了古罗马凯旋门、城堡及城墙等建筑式样,采用了古罗马式的拱券结构,所以人们称其为“罗马式建筑”,罗马建筑并不是古罗马建筑的完全再现,除去使用了许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材料之外,它们只是广泛采用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它一般是在门窗和拱廊上采用半圆形拱顶,并以一种拱状穹顶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的支撑.而这些拱顶强有力的外延感往往又被厚实的窗间壁和墙所抑制,厚实的石墙是当时严重的封建割据和频繁的内外战争的时代特点在建筑上的反映。

  11世纪晚期,罗马式建筑在法国达到了盛期,出现了最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观念的建筑风格。法国南部图卢兹的圣赛尔宁教堂是一座朝圣路上给香客提供食宿的“朝圣教堂”,它建在通往西班牙圣地亚哥的路线上,规模稍小,保存完好,是“朝圣路”类型的罗马式教堂的典范。圣赛尔宁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型,在十字型平面交叉点上,矗立一座五层楼高的塔楼,外观上各种几何形体有机地组合在连续的圆拱结构中,十分和谐壮观。教堂内部墙体坚厚,高直的列柱把空间分隔成许多方形小单元。回廊和圆形小教堂成为朝圣教堂不可缺少的部分,回廊上有容纳朝圣者的走道,回廊把圣坛与后殿末端的小礼拜堂分开,小教堂内用来存放“圣物”、“圣骸”,并允许朝圣者在此祈祷,瞻仰圣物。

  圣赛尔宁教堂只是罗马式风格的开始,真正罗马式风格的形成以英国杜勒姆教堂为标志。在意大利罗马式建筑的杰出代表是托斯坎纳的比萨教堂建筑群。它建于1063~1174年,包括大教堂、洗礼堂、钟塔和公墓四个部分,是欧洲中世纪最着名的建筑群之一。中世纪的意大利人习惯将教堂、洗礼堂、钟塔建成独立的建筑物。主教堂建于1063年,它是平面呈“巴西里卡式”长方形会堂,全长95米,纵向有四排柱子,正立面高约32米,有四层连列券柱廊作装饰。在十字交叉点上有一圆盖加顶,整个教堂规模宏大,比例匀称,结构紧凑合理。教堂正面分为五层,上面四层重叠,结构清晰,每一层立面上装饰有纤细清秀的连券柱,给人一种轻松明快的节奏感。教堂的内部装饰也十分考究,墙面用红、白两色的大理石嵌板装饰,色调明快华丽。洗礼堂位于教堂前面,其正门与教堂正门相对。平面呈圆形,直径35.4米,总高54米,立面分为三层,上两层为连列券柱廊,圆顶上矗立着施洗礼者圣约翰铜像。钟塔即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外观呈圆形,直径16米,高55米,分为8层。中间6层围以连列券柱廊,底层在墙上作连续的券拱,最顶上一层是钟楼。由于地基原因,钟塔斜得很厉害,故有“斜塔”之称。这三座建筑的形体各异,形成鲜明的对比和丰富的变化,但它们的构图手法十分统一,因为都应用了连列券柱廊作装饰且色彩统一。券柱廊造成的强烈的光影和虚实对比,使建筑群显得端庄、和谐、宁静。 (Qelle:中文百科在线 zwbk.org)

《我来自北京》是黎明演唱的粤语歌曲,由刘卓辉作词、 Keith作曲。

演唱:盛小云

歌曲原唱: 胡松华、杜丽华 谱曲: 罗宗贤、葛炎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音乐故事片《阿诗玛》中的插曲。

《笑看风云》是1995年由黄霑作词、徐嘉良作曲, 郑少秋演唱的一首歌。

《走过咖啡屋》是由牧莎(庄奴笔名)作词,林子渊作曲,千百惠演唱的一首歌,收录于同名专辑《走过咖啡屋》中。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注释】
守岁:旧时民间于除夕之夜,一家团坐,饮酒笑乐,通夜不眠,称为“守岁”。

【译文】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
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
作者现在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赏析】
  这年的除夕,孟浩然就是在乐成张少府(子容)的官邸度过的。孟浩然与张子容,既有同乡之谊,又是通家之好,更加两人年青时曾同隐鹿门山,晨夕相处,亲密无间,此次孟浩然专程远道来访,张子容当然热情接待。除夕之夜,张子容的官邸,灯火辉煌,画烛高烧,筵备珍馐,酒斟柏叶。他们一边品尝着新酿的柏叶酒,一边畅叙着别后离情,当时内心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席间还有卢氏歌女演唱《梅花》古曲,她的婉转歌喉,更增添了两位诗人的兴会。
  中反应出一些流传已久的习俗,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与张少府的深情厚谊。

Catalog
1 year ago
《阿莲》是一首由小曾填词谱曲,戴军演唱的歌曲,在1995年被收录在戴军的首张专辑《阿莲·新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