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原唱: 李玲玉 作词: 尤小刚 谱曲: 张宏光

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又名《都达尔和玛丽亚》戴玉强演唱

《小城故事》是邓丽君为电影《小城故事》演唱的主题曲,由庄奴填词,翁清溪谱曲,收录在邓丽君1979年发行的专辑《岛国之情歌第六集——小城故事》中。《小城故事》(英语:The Story of A Small Town)是一部台湾电影,大众有限公司出品,由李行执导,林凤娇、葛香亭等人主演。

 

李双江演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由郑南填词,刘长安谱曲,游国平首唱的歌曲,李双江于1973年演唱的版本收录于《战地新歌》第二辑。

 

《人说山西好风光》是由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首唱的歌曲,作为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于1959年发行。

《沧海一声笑》,1990年电影《笑傲江湖》主题曲及插曲,由许冠杰主唱,黄霑填词作曲、顾嘉煇编曲。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是伍思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家丽作词,伍思凯作曲、编曲、制作,收录在伍思凯1990年7月6日发行的同名专辑《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中。

 

《红尘情歌》由潘龙江作词作曲,由郑源和蒋姗倍对唱,属于闽南风格的流行歌曲。

《光年之外》是由邓紫棋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亦是电影《太空旅客》的中国区主题曲,发行于2016年12月30日。 2017年,该曲获得MTV全球华语音乐盛典最佳十大金曲奖、Billboard Radio China2017年度华语十大金曲奖。

让世界充满爱,1986年中国大陆的一首献给“国际和平年”的群星合唱公益歌曲,作词为陈哲、小林、郭峰、王健、孙铭,作曲、编曲为郭峰,共有一百多名歌手共同演唱。

发行磁带上的歌手姓名列表(共112名,按照姓名笔画排列):

丁武,于佳易,于海燕,于静燕,马晓艺,马凌彦,王兰,王虹,王迪,王立森, 王洁实,王路明,方逊,方智,方霆,方霈,韦唯,毛阿敏,田鸣,田震, 庄鲁迅,吕邦银,吕仰平,傅迪声,刘谷,刘岩,刘欣茹,刘巍巍,刘建国,朱桦, 成方圆,任雁,牟杰,牟玄甫,华欣,迟飞飞,托雅,孙国庆,孙英华,乔姗, 乔晓彬,杜雷,吴晓芸,吴晓虹,吴晶晶,刑岩,劳俊浩,时延燕,许丽娟,陈莉丽, 陈梅荣,应楠,宋明华,李征,李泰波,李爱萍,李方方,李玲玉,张暴默,张世柱, 张伟进,张燕妮,张海波,张青,张晶,张宝国,张彤,张锡瑾,张波,张静, 尚凤琴,郑绪岚,周峰,岳娜,岳彩帼,姜浩东,孟地,赵金华,赵雅林,赵刚, 赵大为,赵丽,林静,柳培德,胡晓晴,胡斌,胡月,胡寅寅,胡佑山,胡平, 相青,郭容,郭鸣凤(应为郭鸣岚),祁竺蕾,徐小燕,徐明,索宝丽,贾燕,黄红英,黄强, 崔健,常宽,梁竹,曾咏贤,程伟,蒋强,紫沙莉,蔡其平,蔡国庆,蔡金梁, 谢莉斯,霍永承

其中田震参与了录音,但未出现在演唱会现场。

《红蜻蜓》是台湾组合小虎队翻唱的一首歌曲,由李子恒作词,长渕刚作曲。原曲是日本歌手长渕刚演唱的《とんぼ》(蜻蜓)。

《孤勇者》是游戏《英雄联盟》衍生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 ,由唐恬作词,钱雷作曲,陈奕迅演唱。

《诺言》是李翊君演唱的歌曲,发行于1995年1月1日,收录于《诺言》专辑中,是《新孽海花传奇》(新孽海花传奇的原著:孽海花)的主题曲片头曲。

 

《皇后大道东》是罗大佑、蒋志光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夕填词,罗大佑谱曲,花比傲编曲,收录于滚石唱片于1991年7月1日发行的同名合辑《皇后大道东》中 。

 

作词:余启翔 作曲:绍兵 演唱:齐旦布

 

有一个姑娘名叫娥嫚

她家住在陇上江南

流水啊匆匆的

送走了时间

送不走人们深深的卷恋

有一个姑娘名叫娥嫚

她的期盼从未改变

雪山啊高高的

垒起了思念

山遥路远

只为今生见一面

官鹅山水间

剪不断的情缘

眼里的星晨啊

只因她而璀璨

每一轮日出日落

月缺月圆

诉说着官鹅的故事

一直到永远

一直到永远

有一个姑娘名叫娥嫚

她的期盼从未改变

雪山啊高高的

垒起了思念

山遥路远

只为今生见一面

官鹅山水间

剪不断的情缘

眼里的星晨啊

只因她而璀璨

每一轮日出日落

月缺月圆

诉说着官鹅的故事

一直到永远

官鹅山水间

剪不断的情缘

眼里的星晨啊

只因她而璀璨

每一轮日出日落

月缺月圆

诉说着官鹅的故事

一直到永远

一直到永远

DJ版

 

歌曲《甘心情愿》属于郭峰专辑《有你有我》里的一首歌,在这张专辑里曲目排名5,属于国语歌曲。

《如愿》是由钱雷作曲,唐恬作词,王菲演唱的歌曲,于2021年9月25日以单曲的形式发布。该曲是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主题推广曲。

《我和我的祖国》是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黄新国首唱的爱国主义歌曲,于1983年末创作,1984年1月发表于刊物《音乐生活》,李谷一录制的版本流传较广。

李谷一演唱

 

王菲Faye Wong演唱

 

 

雷佳演唱

 

廖昌永演唱

Johann Sebastian Bach

0:00​ Brandenburg Concerto #3 In G, BWV 1048 - 1. Allegro Moderato
5:36​ Orchestral Suite #3 In D, BWV 1068 - 2. Air, "On The G String"
10:06​ Orchestral Suite #2 In B Minor, BWV 1067 - Menuet & Badinerie
13:04​ Sinfonia In G, BWV 1059R - 2. Adagio
16:11​ Brandenburg Concerto #4 In G, BWV 1049 - 3. Presto
21:18​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 Strings In F Minor, BWV 1056 - 2. Largo
24:42​ The Art Of The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9
27:48​ Musikalisches Opfer, BWV 1079 - Fuga Canonica In Epidiapente
30:37​ Toccata In D Minor, BWV 565
33:26​ Violin Concerto In E, BWV 1042 - 1. Allegro
40:58​ Minuet In D Minor, BWV Anhang 132
42:14​ Orchestral Suite #4 In D, BWV 1069 - Rejouissance
44:54​ Christmas Oratorio - Sinfonia
50:32​ Mass In B Minor BWV 232: Gloria In Excelsis Deo - Et In Terra Pax
56:15​ St.Matthew Passion, BWV 244 - Choral: O Haupt Voll Blut Und Wunden
59:27​ St. John Passion BWV 245: Final Chorus - Rubet Wohl, Ihr Heiligen Gebeine

 

《隐形的翅膀》是中国台湾流行乐女歌手张韶涵演唱的一首民谣曲风歌曲,由王雅君作詞作曲。

 

起源

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苏州评话相同。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

“弹词”一词,始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其中记载杭州八月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陈汝衡《弹词溯源和它的艺术形式》(1983年)一文认为是“远出陶真,近源词话”。关于“陶真”,《西湖游览志余》记:“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1952年)考证:“陶真和弹词同是用七言诗赞的讲唱文学,两者只有名称差异。”他认为,“就历史的发展说,元明的陶真是弹词的前身,而明清的弹词又是陶真的绵延,两者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兴盛

清代初年,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繁荣,弹词在苏州已经盛行。康熙末年定居于苏州的浙江吴兴人董说在他的《西游补》小说中,就描写了盲女弹词使用苏州方言演出的情况。至乾隆年间,关于苏州弹词形成的记载日益增多。知名的代表人物有外号“紫癞痢”的王周士。王周士擅唱《游龙传》,吸收昆曲吴歌的声腔,滩簧的表演,以单档起“十门角色”而闻名。当时的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钞·赠说书紫癞痢》中对其说书的“噱”、“说”、“弹”、“唱”因素都作了评价:“恃滑稽一尺口”,“但闻喷饭轰满堂”;“妙拨丝擅说书”,“自演俚词弹脱手”;“优孟能会故相生”,“绝技俳优侍至尊”。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王周士于苏州宫巷第一天门创立包括评话艺人在内的行会组织光裕公所,以示评弹艺术“光前裕后”之意。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自己说书艺术经验的《书品》和《书忌》,被后来的弹词艺人奉为说书的信条。

嘉庆时(1796--1820年),苏州弹词迅速发展,此时刻印传世的书目有《三笑》《倭袍》《义妖传》《双金锭》等;知名的弹词艺人增多,弹词发展史上的“前四名家”(具体说法不一)即于此时出现。他们发展了王周士的书艺,丰富了上演书目,创造了流派唱腔,拓宽了技巧思路,奠定了后来的苏州弹的基本形式。

道光、咸丰时期(1821-1861年),苏州出现的女子弹词以常熟人为多数,弹唱的开篇、书目、曲调和当时流传的大体相同,但多数不会说唱整部,只会说“书中的一段”。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在开篇《阴盛阳衰》中有较为具体的反映:“苏州花样年年换,书场都用女先生”。王|《瀛孺杂志》记当时弹词女子弹唱“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因而“每一登场,满座倾倒”。

民国时期,苏州弹词的从艺人员激增。据民国16年(1927年)统计,当时光裕社拥有社员200人,而未入光裕社的艺人有近2000人,艺术竞争十分激烈。表现为书目上求新、唱腔上创新、表演上革新、演出场所上标新。这一时期流派纷呈,弹词的演出形式,也起了很大变化。随着女子弹词的重新兴起,双档已成为主要的演出形式。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又出现了三个档、四个档的演出。此时供苏州评弹演出的场所很多,装潢华丽、场子宽大的称“新式书场”,在游艺场占一席之地的称"游艺书场",每场演出两档弹词、一档评话的称“花色书场”,由商业电台播放评弹的称“空中书场”。

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参加登记的苏州弹词艺人有600人,其中苏州市区480人。登记后,这些艺人分别参加了各地评弹演出团体,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对书目、唱腔等作艺术改革。

艺术流派

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 ,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演唱形式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两人的双档,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

苏州弹词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 ”。

曲调特点

弹词一般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传承意义

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当》是动力火车演唱的歌曲,由琼瑶作词,庄立帆、郭文琮作曲,屠颖编曲。动力火车(英语:Power Station),是台湾演唱组合,由尤秋兴、颜志琳两位排湾族歌手所组成。因其歌声特殊且具震撼力,于1990年代末期窜起于台湾歌坛,并曾获颁金曲奖最佳重唱组合奖。

《夕阳红》是由乔羽作词,张丕基作曲,由佟铁鑫演唱的一首歌曲。
《雪落下的声音》是由于正作词,陆虎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亦是电视剧《延禧攻略》的插曲。

 

盛小云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出身评弹世家,师承蒋云仙先生,擅说《啼笑因缘》《游龙传》《白罗山》等长篇;代表作有中篇弹词《大脚皇后》《雷雨》《绣神》和弹词开篇《莺莺拜月》《垓下歌》《姑苏水巷》《蘩漪悲歌》《枫桥夜泊》等。

崔萍(1938年—),是一位香港歌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崔萍是很有名的歌星,有“抒情歌后”及“金鱼美人”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