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五里路》是由小轩作词,谭健常作曲,文章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文章1984年10月发行的同名专辑《三百六十五里路》中 。

 

《常回家看看》是由车行填词,戚建波作曲,陈红演唱的歌曲,收录于1999专辑《好好工作》。

《骏马奔驰保边疆》是蒋大为演唱的歌曲,由蒋大为作词作曲,创作于1979年,收录于专辑《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于1989年1月出版发行。

《千纸鹤》是邰正宵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利南、李安修作词,邰正宵作曲,收录于1994年7月8日发行的专辑《千纸鹤》中。

 

《好日子》是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歌曲,由车行作词、李昕作曲。收录于宋祖英1998年1月8日发行的同名专辑《好日子》中。

作词 : 乔羽 作曲 : 罗捷书 自从舟楫能通海,便有航路破浪开, 诗书万卷随帆去,樱花一枝趁风来。 人民从来情意真,风涛难阻两岸心, 相亲相近邻家好,自古佳话说到今。 云水相接心相连,人民友谊世代传, 友谊之歌声声唱,友谊之花朵朵鲜。

 

起源

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苏州评话相同。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

“弹词”一词,始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其中记载杭州八月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陈汝衡《弹词溯源和它的艺术形式》(1983年)一文认为是“远出陶真,近源词话”。关于“陶真”,《西湖游览志余》记:“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1952年)考证:“陶真和弹词同是用七言诗赞的讲唱文学,两者只有名称差异。”他认为,“就历史的发展说,元明的陶真是弹词的前身,而明清的弹词又是陶真的绵延,两者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兴盛

清代初年,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繁荣,弹词在苏州已经盛行。康熙末年定居于苏州的浙江吴兴人董说在他的《西游补》小说中,就描写了盲女弹词使用苏州方言演出的情况。至乾隆年间,关于苏州弹词形成的记载日益增多。知名的代表人物有外号“紫癞痢”的王周士。王周士擅唱《游龙传》,吸收昆曲吴歌的声腔,滩簧的表演,以单档起“十门角色”而闻名。当时的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钞·赠说书紫癞痢》中对其说书的“噱”、“说”、“弹”、“唱”因素都作了评价:“恃滑稽一尺口”,“但闻喷饭轰满堂”;“妙拨丝擅说书”,“自演俚词弹脱手”;“优孟能会故相生”,“绝技俳优侍至尊”。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王周士于苏州宫巷第一天门创立包括评话艺人在内的行会组织光裕公所,以示评弹艺术“光前裕后”之意。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自己说书艺术经验的《书品》和《书忌》,被后来的弹词艺人奉为说书的信条。

嘉庆时(1796--1820年),苏州弹词迅速发展,此时刻印传世的书目有《三笑》《倭袍》《义妖传》《双金锭》等;知名的弹词艺人增多,弹词发展史上的“前四名家”(具体说法不一)即于此时出现。他们发展了王周士的书艺,丰富了上演书目,创造了流派唱腔,拓宽了技巧思路,奠定了后来的苏州弹的基本形式。

道光、咸丰时期(1821-1861年),苏州出现的女子弹词以常熟人为多数,弹唱的开篇、书目、曲调和当时流传的大体相同,但多数不会说唱整部,只会说“书中的一段”。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在开篇《阴盛阳衰》中有较为具体的反映:“苏州花样年年换,书场都用女先生”。王|《瀛孺杂志》记当时弹词女子弹唱“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因而“每一登场,满座倾倒”。

民国时期,苏州弹词的从艺人员激增。据民国16年(1927年)统计,当时光裕社拥有社员200人,而未入光裕社的艺人有近2000人,艺术竞争十分激烈。表现为书目上求新、唱腔上创新、表演上革新、演出场所上标新。这一时期流派纷呈,弹词的演出形式,也起了很大变化。随着女子弹词的重新兴起,双档已成为主要的演出形式。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又出现了三个档、四个档的演出。此时供苏州评弹演出的场所很多,装潢华丽、场子宽大的称“新式书场”,在游艺场占一席之地的称"游艺书场",每场演出两档弹词、一档评话的称“花色书场”,由商业电台播放评弹的称“空中书场”。

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参加登记的苏州弹词艺人有600人,其中苏州市区480人。登记后,这些艺人分别参加了各地评弹演出团体,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对书目、唱腔等作艺术改革。

艺术流派

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 ,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演唱形式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两人的双档,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

苏州弹词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 ”。

曲调特点

弹词一般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传承意义

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如愿》是由钱雷作曲,唐恬作词,王菲演唱的歌曲,于2021年9月25日以单曲的形式发布。该曲是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主题推广曲。

《凤凰花开的路口》是由陈熙作曲,楼南蔚作词,林志炫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林志炫2005年4月28日发行的专辑《熟情歌》中 。

 

01. 欢乐年年 02. 新春颂献 03. 迎春花 04. 拜年 05. 花市 06. 满园春色 07. 祝福 08. 祝寿曲 09. 祝婚曲 10. 欢呼春天 11. 庆洞房 12. 新春行大运

《洛阳旧事》是由慕清明作词,灰原穷作曲,不才、叶聪明演唱的一首歌曲。唐诗逸舞

《敲敲门》是由刘家昌作词、刘家昌作曲,凤飞飞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1974年发行的专辑《早晨再见电影原声带》中。

 

《潇洒走一回》是叶蒨文1991年专辑《潇洒走一回》的主打歌曲,陈乐融,王蕙玲填词,陈大力,陈秀男谱曲。

《明天会更好》是台湾华语流行乐坛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单曲之一。是台湾音乐人罗大佑作曲、罗大佑、张大春、许乃胜、李寿全、邱复生、张艾嘉、詹宏志等人共同作词,陈志远编曲的歌曲。
《明天会更好》是台湾华语流行乐坛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单曲之一。是台湾音乐人罗大佑作曲、罗大佑、张大春、许乃胜、李寿全、邱复生、张艾嘉、詹宏志等人共同作词,陈志远编曲的歌曲。在1985年推出,由余天、李建复、洪荣宏、王梦麟、费玉清、齐秦、蔡琴、苏芮、潘越云、甄妮、林慧萍、王芷蕾、黄莺莺、陈淑桦、金智娟、李佩菁、齐豫、郑怡、江蕙、杨林等60位华语歌手共同录唱共同演唱。

《路的呼唤》是由梁芒作词,孟文豪作曲,韩磊演唱的一首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 作词:钟丽莉 作曲:黄大城 演唱:陈明韶

 

歌曲《一晃就老了》是秋裤大叔于2017年09月20日发行的EP单曲。作词:高羽, 作曲:陈伟, 编曲:孙侠。

 

《晴天》是周杰伦作词、作曲、编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在周杰伦2003年7月31日发行的专辑《叶惠美》中。 2003年,该曲获得“第十届全球华语音乐榜”港台地区最佳歌曲奖。2005年,获得“第四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年度最受欢迎金曲奖。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首黄梅戏的经典曲目,是根据黄梅戏《天仙配》而创作的歌曲。此曲由陆洪非填词,时白林、王文治谱曲。

 

《天耀中华》是由何沐阳作词、谱曲,许明编曲,徐千雅原唱的歌曲。

 

《走,一起去看日出吧》是华晨宇演唱的歌曲。作词:裴育 作曲:华晨宇

 

演唱:黄霞芬

 

上有呀天堂 下呀有苏杭

城里有园林 城外有水乡

哎呀 苏州好风光 好呀好风光 哎呀哎呀

春季里杏花开 雨中采茶忙

夏日里荷花塘 琵琶丁冬响

摇起小船 轻弹柔唱 桥洞里面看月亮

桥洞里面看月亮 哎呀哎呀

秋天里桂花香 庭院书声朗

冬季里腊梅放 太湖连长江

推开门窗 青山绿水 巧手绣出新天堂

巧手绣出新天堂 哎呀哎呀

上有呀天堂 下呀有苏杭

古韵今风 天下美名扬 哎呀

说不尽苏州好呀好风光

哎呀哎呀

哎哎呀 说不尽苏州好呀好风光

哎呀哎呀 说不尽苏州好呀好风光

林青霞演唱的歌曲《只记今朝笑》是1992年李连杰、林青霞主演电影《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的主题曲之一。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由李安修作词,陈耀川作曲,涂惠源编曲,孟庭苇演唱的歌曲。

《飞鸟和蝉》是由耕耕作词,Kent王健作曲,侯江浩编曲,任然演唱的歌曲。

 

外婆谣是一首慈溪方言版的民谣。

《跟着感觉走》是由陈家丽作词,陈志远作曲,苏芮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苏芮1988年1月8日发行的专辑《台北东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