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端》是由海洋Bo创作词曲,黄绮珊、海洋Bo演唱的歌曲,于2023年5月30日以单曲形式发行 。 2024年8月26日,该歌曲获得第31届东方风云榜动感101年度金曲奖、十大金曲奖。
莫华伦演唱,《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该诗由于音韵和谐,语言流畅,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
河北民歌 《小放牛》是流行于河北省民间的歌舞。
《校园的早晨》是王洁实、谢莉斯演唱的一首校园歌曲,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诗人高枫作词。
《今夜无眠》是由朱海作词、孟卫东作曲,原唱周冰倩。
今夜无眠
今夜无眠
当欢乐穿越时空
激荡豪情无限
来吧亲爱的朋友
来吧亲爱的伙伴
让我们为相约举杯祝愿
舞翩翩月也无眠
爱在天上人间
歌绵绵星也有约
美在梦想之间
心相连风雨并肩
未来不再遥远
情无限祝福永远
幸福岁岁年年
今夜有约
今夜有约
当梦想挽起明天
拥抱生活的灿烂
来吧亲爱的朋友
来吧亲爱的伙伴
让我们为相约举杯祝愿
舞翩翩月也无眠
爱在天上人间
歌绵绵星也有约
美在梦想之间
心相连风雨并肩
未来不再遥远
情无限祝福永远
幸福岁岁年年
今夜无眠
今夜无眠
当欢乐穿越时空
激荡豪情无限
来吧亲爱的朋友
来吧亲爱的伙伴
让我们为相约举杯祝愿
舞翩翩月也无眠
爱在天上人间
歌绵绵星也有约
美在梦想之间
心相连风雨并肩
未来不再遥远
情无限祝福永远
幸福岁岁年年
今夜有约
今夜无眠
今夜欢乐无限
今夜礼花满天
这是台湾民歌时代非常著名的一首歌曲,由著名音乐人李子恒作词作曲。1980年凭借此首歌曲获金鼎奖作曲奖。首唱为徐晓菁杨芳仪二重唱,此后有大量的歌手翻唱过此曲,著名的有刘文正、费玉清、小虎队、江蕙、杨钰莹、张清芳、南方二重唱等等。
郑锦昌(英语:Cheng Kam Cheong,1941年2月22日—2019年11月29日),马来西亚粤语流行曲歌手、演员、填词人、作曲家及唱片制作人。
演唱:盛小云 高博文
《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是由李宗盛作词、作曲,鲍比达编曲,成龙、苏慧伦演唱的歌曲,收录于苏慧伦1991年7月26日发行的专辑《甜蜜心事》中。
作词:薛之谦 作曲:薛之谦 编曲:Andy Wang
《南屏晚钟》是一首国语歌曲,由王福龄作曲,陈蝶衣(以笔名方达)填词,由香港歌手崔萍于1960年原唱并唱红,后来罗文,凤飞飞,徐小凤,费玉清、蔡幸娟与蔡琴等都唱过此歌。
《星辰大海》是由瞿子千、刘涛、温莨作词,瞿子千、刘涛作曲,黄霄雲演唱的歌曲。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由林汝为作词,雷振邦、雷蕾、温中甲作曲,骆玉笙演唱的歌曲,是1985年版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
《情定那拉提》是云朵演唱的歌曲,收录于《情定那拉提》的专辑中,由博文填词、石明作曲。
《路的呼唤》是由梁芒作词,孟文豪作曲,韩磊演唱的一首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如果》的词作者是施碧梧,曲作者是邰肇玫,而演唱者就是此二人组成的二重唱组合。
《说句心里话》是由石顺义作词,士心作曲,阎维文演唱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89年,后收录在阎维文于1990年3月15日发行的专辑《克拉玛依之歌》中。
作曲:周蓝萍 蔡琴演唱《昨夜你对我一笑》是余光中创作的诗,选自《余光中自选集》。
《上海滩》是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的民国剧,由招振强、谭锐铭等执导,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等主演。 该剧以民国年间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上海帮会内的人物情仇以及许文强与冯程程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剧于1980年在香港无线电视首播,1985年被引进中国内地播出。
《我的老班长》是由曾德洪、吴颂今作词,曾德洪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在其2003年6月25日发行的专辑《我的老班长》中。
《江南》是林俊杰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秋离作词,林俊杰作曲,蔡政勋、陈建玮编曲。
《长江之歌》是由胡宏伟作词,王世光作曲,季小琴演唱的歌曲,是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 ,该曲创作于1984年
《敲敲门》是由刘家昌作词、刘家昌作曲,凤飞飞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1974年发行的专辑《早晨再见电影原声带》中。
《倩影》是蔡枫华演唱的歌曲,由卡龙(叶汉良)填词,蔡枫华谱曲,收录在专辑《青春三重奏》中。
《当你老了》是赵照演唱的歌曲,歌词改编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When You Are Old》,由赵照作曲 ,收录在赵照2015年发行的专辑《当你老了》中。
歌曲原唱: 胡松华、杜丽华 谱曲: 罗宗贤、葛炎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音乐故事片《阿诗玛》中的插曲。
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主题曲 原唱: 高胜美 作词: 琼瑶 谱曲: 左宏元 编曲: 陈进兴
《一封家书》是由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李春波1994年由中唱广州发行的同名专辑《一封家书》中。1995年,该曲获得1994第三届“金唱片”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