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Kriege und Schlachten
Second World War
Katjuscha-Raketenwerfer/BM-13 多管火箭炮
BM-13 多管火箭炮,俗称“喀秋莎”(俄语:Катюша,罗马化:Katyusha),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相较于常规火炮,这些多管火箭炮虽比其他火炮来的脆弱、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但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机动性较强、价格低廉、且易于生产。二战中,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走炮,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和其他自走炮相比,这样的机动性为喀秋莎带来其他的优势: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并在遭到反击前迅速离开。
Casablanca-Konferenz
卡薩布蘭卡會議,是指一场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参与,自1943年1月14日至24日在法属摩洛哥刚刚被盟军攻占的卡薩布蘭卡举行会议。会议中讨论了二战晚期非洲战场、地中海战场、太平洋战争和尔后对轴心国作战问题,并要求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领导的轴心国阵营无条件投降。本次会议也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在战争期间离开了美国本土。
Konferenz von Kairo
开罗会议(英语:Cairo Conference),代号“六分仪”会议,也叫第一次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个辰光14趟高峰会议之一,会从1943年11月23号开到26号,由中华民国、英国、美国勒埃及开罗召开,三国领导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英国首相邱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席,商量反攻日本个战略搭战后国际局势个安排,制定盟军一淘反攻缅甸个战略搭援华方案,结束过后公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还转来全部侵占个土地,塑造战后东亚个新局势。开罗会议确立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个地位,对中国政治浪个意义交关大;战略方面,虽然会浪决议搭承诺穷多朆实行,行动计划一直延期搭改脱,最终原归达成中、英、美三国一淘反攻缅甸个目的。
Schlacht bei Kursk/Unternehmen Zitadelle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See- und Luftschlacht im Golf von Leyte
莱特湾海战(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沖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Avro Lancaster MK I
United Kingdom 1941 - 1946
Rudeltaktik
狼群战术(德语:Rudeltakti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大西洋上的盟军商船和美国对太平洋上的日本运输船所使用的潜艇战术,战术是以多艘潜艇集结攻击,使得通商破坏战的成果大幅提升。起初,德国称其为集结战术,而英国称其为狼群战术(Wolf pack)。
Operation Anthropoid
类人猿行动(英语:Operation Anthropoi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国为了暗杀纳粹德国党卫队首长赖因哈德·海德里希所制定的作战计画。海德里希于1941年至1942年间担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之总督。
USS Lexington CV-2
Typ Flugzeugträger Bauwerft Fore River Shipyard Kiellegung 8. Januar 1921 Stapellauf 3. Oktober 1925 Dienstzeit 14. Dezember 1927 – 8. Mai 1942 Verbleib gesunken Verdrängung 36.000 ts Länge 270,8 m Breite 39,7 m Tiefgang 7,4 m Besatzung 2951 Mann Antrieb turboelektrisch, 4 Wellen, ges. 184.000 PS Geschwindigkeit 34 Knoten (63 km/h) Reichweite 9.500 nm bei 15 kn Flugzeuge 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