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Art
CM - Chinese Art 1911 - Now AD
*Ancient Egyptian Art*Tapestry*Brocade art*China's ceramics and porcelain*Chinese bronze art*Chinese cloisonne art*Chinese jade art*Chinese lacquer art*European bronze art*Europe's ceramics and porcelain*Photo art*Stained glass*Greco-Roman Art*Greek epoch*Industrial design*Japanese Calligraphy - Shodō*Japanese lacquer art*Japan's ceramics and porcelain*Chinese calligraphy*Engraving art*Furniture Arts*Mosaic*Oriental-Ancient Greek Art*Turkish ceramics and porcelain*Watchmaking art*Mural paintingCA - Chinese Art PrehistoryCB - Chinese Art 21st BC - 16th Century BCCC - Chinese art 16th century BC - 11th century BCCD - Chinese Art 11th Century BC - 771 BCCE - Chinese Art 771 BC - 221 BCCF - Chinese Art 221 BC - 220 ADCG - Chinese Art 220 - 581 ADCH - Chinese Art 581 - 907 ADCI - Chinese Art 907 - 1279 ADCJ - Chinese Art 1280 - 1368 ADCK - Chinese Art 1368 - 1644 ADCL - Chinese Art 1644 - 1911 ADCM - Chinese Art 1911 - Now ADWA - Western Art PrehistoryWB - Western art 15th century BC - 5th century ADWC - Western art 5th century AD - 15th century ADWD - Western art 15th century AD - 18th century ADWE - Western art 19th century ADWF - Western art 20th century ADWG - Western art 21th century AD
Lin Fengmian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广东梅州梅江区人,中国画家暨教育家,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启蒙者和融合中西的中国现代绘画开创者之一。自幼喜爱绘画。代表作品《春晴》、《江有畔》、《仕女》等。林风眠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毕业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校长兼教授,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筹办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
Lin Mao
林茂,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1975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先后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油画院学术秘书长、在职油画家,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助理,《中国艺术时空》杂志社社长。林茂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许多作品被海内外多家知名艺术机构收藏,有多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其主要绘画作品有《三棵树》《垭口》《夕阳》《连绵》《雨过》《汗气》《紫日》《状态》 《赤水古镇》《赤水河畔》《赤水土城》 《故道》《润土》《三秋》等。

Lin Sanzhi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原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半残老人,以字行,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江浦,中国近代书法家、画家。擅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
Linghai-Frühlingslandschaft
高剑父(1879年10月12日—1951年6月22日),名仑,字爵廷,号剑父,广东省番禺县人(今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员岗村),同盟会会员,知名画家、教育家。他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与高奇峰、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原作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
Liu Jiyou
刘继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杰出的中国画家、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画圣”“东方的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动物画、人物画一代宗师。 刘继卣是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少有的工笔白描、重彩、小写意、大写意俱能的画家,题材也非常全面,除人物、动物能穷极妙理外,也兼擅花鸟、山水。尤其以他的工笔人物画和写意走兽画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秉承家学,一生勤恳,以勤奋务实的敬业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的创作理念,投入到其所钟爱的绘画艺术之中。他数以万计的作品均以独到的笔墨、精湛的技艺,哲学化的构图立意,统措绘画:道理、佛典、人物、动物、山水、楼阁、草虫、花鸟为一筹。他的艺术风格充满崭新的时代精神。他生前自称是一位人民美术工作者,他的高尚品德和艺术结晶深深值得学习研究,立为楷模。
Liu Jiyou's Werke
刘继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杰出的中国画家、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
Liu Kuilings Gongbi-Gemälde
刘奎龄(1885年6月13日—1967年6月12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绍兴,汉族,字耀辰,号蝶隐 ,自署“种墨草庐主人”“种墨道人”,中国近现代走兽花鸟画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作《一门五福》《双雉图》《上林春色图》《孔雀》《空山虎啸》《福寿图》《狮吼》 《国耻图》等。

Bild von Flüchtlingen
中国画 200×1202cm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蒋兆和(1904年5月9日—1986年4月15日),四川泸州人。 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有《流民图》《曹操》《苏东坡》《文天祥》《李清照》《杜甫行吟图》等。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为第四届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18] 儿时在泸州随父读书习字学画。1920年,蒋兆和至上海,曾画广告,从事服装设计,并自学西画。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1930年至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1937年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蒋兆和在从教的50年间,创立了一整套培养和造就现代水墨人物画人才的教学体系,被称为“徐蒋体系”。
Liu Guosong
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台湾,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美国艾荷华大学与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台南艺术大学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大陆多所重点大学与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现任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
Liu Haisu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4年秋始任副校长,1919年7月始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历任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Liu Kaiqu
刘开渠(1904年(一说1903年4月)—1993年6月25日),男,江苏徐州府萧县(今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刘窑村)人 ,雕塑家。早年毕业于北平美术学校,毕业后任杭州艺术院图书馆馆长。后赴法国,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归国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其艺术风格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 创作了《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及《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
Drei Besuchen in Longzhong
1946年作 尺寸:132.5×47cm 徐燕孙,名操(1899—1961),号霜红楼主,斋号霜红楼、寒水堂、归燕楼等,河北深县人。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之一。曾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组组长。 早年参加中国画研究会。曾从俞明(涤烦)学画,后深得宋元名画真髓。他的画常取材于历史人物、史籍典故,通过突出内心境界,表现人物性格。代表作有《兵车行》、《风尘三侠》、《五百罗汉图卷》等。他多次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举行个人画展,他的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都有很高的造诣。在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任教期间,在推动发展中国人物画方面,培养了一代人才。他还曾组织和参加了《和平颂》、《长征图卷》的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