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Art CM - Chinese Art 1911 - Now AD

Tanzende rote Seide
叶浅予(1907年3月31日—1995年5月8日),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中国大陆漫画家、中国画画家。
Wu Qingxia
吴青霞(1910--2008),女,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1934年与李秋君、周练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万紫千红》入选日本《世界名画集》。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
Wusong schlägt einen Tiger
刘继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杰出的中国画家、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
Wu Weishan
吴为山(1962年—),男,汉族,江苏东台人,中国雕塑艺术家、政治人物,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1987年7月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现任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Herbst in der Wu-Schlucht
丁士青(1900—1976)名竹如,别名老渔,别号焦石山农、蜀江渔父,蜀江老渔等,人称丁七(排行第七)。江苏镇江人,故居在市区正东路簸箕巷。自幼习丹青,有很深的传统功底,尤擅山水画,也善于指头画,能活用唐伯虎所擅的小斧劈皴法,对清代京江画派风格有所继承和发扬,并善画梅,曾用双钩法作白梅、红梅,清丽工致。傅抱石院长曾聘之为画师,日与林散之、钱松岩、费新我等诸名家相切磋。 建国后,他曾任镇江市国画室主任、市政协委员,为江苏省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画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红岩》《东山新绿》《蜀江图》等。
Wu Changshuo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1927年,吴昌硕逝于上海寓所。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
Wu Guanzhong
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号荼,男,江苏宜兴人,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是首位获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的中国籍艺术家。吴冠中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油画师从方干民,国画师从潘天寿。吴冠中是二十世纪现代中国艺术的代表性人物,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
Wu Zuoren
吴作人,画家。祖籍安徽省泾县,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入学第二年即在全院暑期油画大会考中获金奖和桂冠生荣誉。白思天院长称赞他“既不是弗拉曼画派,又不是中国传统,用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期间随校西迁重庆。1938年率“战地写生团”赴前方作画。1943年至1944年,赴陕甘青地区写生,临摹敦煌壁画。1944年至1945年初赴康藏高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各色风貌,作大量写生画,举行多次展览。1946年后,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学和领导工作,并创作出大量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出版画册:《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水墨画集》、《吴作人画选》、《吴作人、萧淑芳画选》、《吴作人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吴作人》、《巨匠与中国名画-吴作人》
Serie II (4)
1992年 布面 油画 200×200 cm, 方力钧(1963年12月4日—),又名力均,河北邯郸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画家。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颇有影响,也是在国际艺术舞台中最具知名度的中国画家之一。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并被许多知名的画廊和收藏家收藏。
 
胡佩衡(1892年6月—1962年3月),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古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艺专任教职,主办过“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又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豹文斋书画店。历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评议,华北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务委员。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美籍华人,当代书画家、鉴藏家、收藏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盛世荷风》《指墨山水百开册页》 《谁送春声入棹影》《金秋无限》《秋江归棹》《空林小雪》《春林通一径》《江山雪意》等,主要专著文集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崔如琢》《世界画家全集·崔如琢》《崔如琢山水画集》《荷风盛世创作纪实》《崔如琢大观》等。
Porträt von Tibet
1980 年作,板上油画 陈丹青。陈丹青(1953年8月11日—),祖籍广东省台山县三合镇良村,生于上海,美籍华人油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詹建俊、靳尚谊。从事油画、壁画的创作,业余也发表文艺评论与随笔。1980年代移居美国。198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转持中华民国护照,现为美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