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Nobel priz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Swetlana Alexandrowna Alexijewitsch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罗斯语: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1948年5月31日-),白俄罗斯女记者兼散文作家,2015年因“她那有如复音音乐的作品,为当代世人的苦难与英勇树立了一座纪念碑”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白俄罗斯人。
Universität Stockholm/Stockholms universitet
Sully Prudhomme
勒內-弗朗索瓦-阿尔芒·“苏利”·普吕多姆(法語:René-François-Armand (Sully) Prudhomme,法语发音:[syli pʁydɔm];1839年3月16日—1907年9月6日),法国诗人,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Theodor Mommsen
克里斯蒂安·马蒂亚斯·特奥多尔·蒙森(德语: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1817年11月30日—1903年11月1日),德国古典学者、法学家、历史学家、记者、政治家、考古学家、作家,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蒙森早年在基尔大学攻读法律和语言学,一八四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长期在大学教授历史,对古代史,特别是罗马史有精湛的研究。[1] 他关于罗马历史的作品对当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个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鲁士和德国的国会议员。他对罗马法和债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着重大的影响。
Thomas Stearns Eliot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OM(英语: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美国出生的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剧作家,英语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于194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荒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文诗作之一。
Tomas Tranströmer/托马斯·约斯塔·特兰斯特罗默/Tomas Gösta Tranströmer
托马斯·约斯塔·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语:Tomas Gösta Tranströmer,1931年4月15日—2015年3月26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个心理学家和翻译家。他著有诗集十余卷,并曾被翻译成三十多国的文字,特别是荷兰语、英语和匈牙利语。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
维迪亚德哈尔·苏拉吉普拉萨德·奈保尔爵士,Kt.,TC(英语:Sir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简称V. S. Naipaul,1932年8月17日—2018年8月11日),又译为奈波尔,印度裔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Universität Vilnius
Motto Hinc itur ad astra („Von hier wird zu den Sternen gegangen“) Gründung 7. Juli 1578 Trägerschaft staatlich Ort Vilnius, Litauen
William Faulkner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英语: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为美国文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在其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作了19部长篇小说、125篇短篇小说、20部电影剧本、一部戏剧,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是其中的代表。1950年,他因为“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得194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优势专业: 农业和林业、通讯和媒体研究、教育学院、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地理专业、化学工程、教育、人类学、环境科学生物 Schwerpunkte: Land- und Forstwirtschaft, Kommunikations- und Medienwissenschaften, Erziehungswissenschaftliche Fakultät, Technische Fakultät, Philosophische Fakultät, Wirtschaftswissenschaftliche Fakultät, Geographie, Chemieingenieurwesen, Pädagogik, Anthropologie, Umweltwissenschaften, Biolo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