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Geschichte
M 1500 - 2000 nach Christus
*20000 - 10000 vor ChristusA 10000 - 5000 vor ChristusB 5000 - 4000 vor ChristusC 4000 - 3000 vor ChristusD 3000 - 2500 vor ChristusE 2500 - 2000 vor ChristusF 2000 - 1500 vor ChristusG 1500 - 1000 vor ChristusH 1000 - 500 vor ChristusI 500 - 0 vor ChristusJ 0 - 500 nach ChristusK 500 - 1000 nach ChristusL 1000 - 1500 nach ChristusM 1500 - 2000 nach ChristusN 2000 - 2100 nach Christus
Aryabhata
阿里亚哈塔是印度第一颗地球卫星。它以印度重要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Aryabhata 命名。该卫星由当时班加罗尔的电子光学系统实验室制造,于 1975 年 4 月 19 日由苏联 Kosmos 3M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分析恒星和太阳的 X 射线、来自太阳的伽马射线和中子辐射以及电离层中的粒子辐射。
Alouette 1 是加拿大的第一颗卫星。它于 1962 年发射进入轨道--这比苏联于 1957 年将第一颗人造卫星 Sputnik 1 送入轨道晚了五年,比美国发射 Explorer 1 晚了四年。这使加拿大成为第三个拥有在轨卫星的国家。 “Alouette ”这个名字源于法语中的百灵鸟,也是一首流行的法裔加拿大民歌的歌名。 由于这颗卫星使加拿大成为第三个拥有太空卫星的国家,加拿大政府于 2007 年 6 月 8 日宣布相关计划为 “国家历史事件”。
Andrea Palladio
安德烈亚·帕拉迪奥(意大利语:Andrea Palladio,意大利语发音:[anˈdrɛːa palˈlaːdjo],1508年11月30日—1580年8月19日),文艺复兴时期北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完全以建筑和舞台设计为主业、没有兼事雕塑和绘画的职业建筑师。 帕拉迪奥主要活动于威尼托,留下了教堂、宫殿(palazzo,又译作“城市官邸”)、别墅(villa,又译作“庄园府邸”)等不同类型、不同造价档次的建筑。维琴查城内以及周边郊区集中了他的大部分作品,该区块称作“威尼托的帕拉第奥式别墅”。他被认为是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出版过论文《建筑四书》(1570),通过这本书他的设计模型对欧洲的建筑风格造成了很深远的影响;对源自他的风格的模仿持续了三个世纪。对于古典罗马式理论,人称帕拉弟奥主义。
Antoni van Leeuwenhoek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 van Leeuwenhoek,荷兰语发音:[ɑnˈtoːni vɑn ˈleːuə(n)ˌɦu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出身荷兰共和国代尔夫特的博物学家和显微镜学家。 他率先发现了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单细胞生物,因此被称为“原生动物学和细菌学之父”。
Antoine-Henri Jomini
安东尼·亨利·约米尼(Antoine-Henri, baron Jomini,1779年3月6日-1869年3月24日),为法国拿破仑时期的将军及军事家,之后亦服务于沙俄军队。 约米尼一生的最大贡献,就是他写出了几部有关战争和军事理论的鸿篇巨著,对战争的规律、性质、战略战术、军队建设等各方面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创立了较完善的军事理论体系。他和19世纪另一位大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并列为西方军事思想的两大权威。
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法语: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他帮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按照这定义,于1789年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33种元素,其中包括光与热和一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锡的贡献促使18世纪的化学更加物理及数学化。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创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
Streik der Minen- und Eisenbahnarbeiter in Anyuan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发生于1922年9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场大型的罢工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工人大罢工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引领工人运动的成功案例。 此次大罢工推动中共在江西影响力,成为中国工人运动里程碑。大罢工后,部分工人参加北伐,部分返回农村。毛泽东等通过此事件深入了解工人,为后续运动积累经验,在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Ansei-Verträge
安政条约(日语:安政五カ国条約),是1858年(安政五年)日本分别与美荷俄英法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总称。5个条约均签订于安政五年,故称安政条约,又称五国通商条约,或安政五国条约。因未获天皇敕许,签订条约的江户幕府饱受攘夷派批评。
Azuchi-Momoyama-Zeit
安土桃山时代,又称织丰时代,是1568年至1603年之间,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的时代。起于织田信长上洛并扶植最后一位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昭为其傀儡,终于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该时代以织田政权的安土城和丰臣政权的桃山城(又称“伏见城”)为名。 这个时期有三位主要人物相继成为主导者:织田信长(1568年至1582年)、丰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03年),他们作为战国时代强大的几家大名,逐步击败了其他势力,建立了强大的武家政权。后两者最终统一了日本。
Australische souveräne Goldmünze/Australian sovereign gold coin
1857 National Numismatic Collection,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Augsburger Reichs- und Religionsfrieden
《奥格斯堡和约》,全称《奥格斯堡国家及宗教和约》(德语:Augsburger Reichs- und Religionsfrieden,又译奥古斯堡和约),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德意志新教诸侯在奥格斯堡帝国会议签订的和约,于1555年9月25日签订。该和约提出“教随君定”(或译“教随国立”)原则,在德意志224个诸侯国里,该诸侯国的君王信仰甚么教派,臣民就必须追随君王的信仰。此原则使内战(施马尔卡尔登战争)暂停。此和约亦是第一次根据法律正式允许新教路德宗和旧教(天主教)两派共存于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