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isch — Deutsch
Nobelpreis Nobelpreis für Frieden

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Центр Громадянських Свобод
公民自由中心(乌克兰语:Центр Громадянських Свобод,罗马化:Tsentr Hromadyansʹkykh Svobod)是一个由乌克兰律师奥历珊德拉·马特维丘克领导的人权组织。根据该组织的章程,该组织的全称是“公民自由中心民间社会组织”,缩写为公民自由中心。在其网站上,该组织大多自称为公民自由中心。它于2007年5月30日在基辅成立。
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 IPPNW
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缩写IPPNW),又译为国际医生防止核战联盟,是一个由60多个国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国际组织。IPPNW致力于研究防止核战争的发生,并且鼓励销毁所有核武器。1980年代中期,IPPNW约有145,000位成员,直到1990年代前期约有200,000位成员,组织的总部位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剑桥。 IPPNW成立于1980年12月,创建人为哈佛公共健康学院心脏病学家Bernard Lown医生和苏联心脏病学院的叶夫根尼·恰佐夫医生。他们对核战争的医疗和环境的危险发布了《对人类的医疗警告》(Medical Warning to Humanity)。两人发行了书籍,并在专业期刊及大众媒体发表文章。IPPNW于1984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教育奖,于1985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Internationale Kampagne zur Abschaffung von Atomwaffen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英语: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ICAN;/ˈaɪkæn/ EYE-kan)为一个全球公民社会联盟,致力于遵守与全力执行《禁止核武器条约》,并在制订过程中给予协助。该组织成立于2007年,目前在103个国家拥有541个伙伴组织。 2017年,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因“提请各方注意使用任何核武器后造成的灾难性人道主义后果,以及为实现禁止这些武器的条约造出的突破性努力”,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Internationale Arbeitsorganisation
Amnesty international
国际特赦组织(英语:Amnesty International,缩写为AI;又称为大赦国际),是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位于英国伦敦,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在全球拥有大约七百万成员及支持者。该组织的工作方针是对人权状况进行调研,采取相应行动,寻求终结各种侵犯人权的行为,并且为那些遭受迫害的人们伸张正义。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Motto Semper Apertus Dem lebendigen Geist Gründung 1386 Ort Heidelberg (Sitz), Mannheim Bundesland Baden-Württemberg Land Deutschland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Motto Sedes Sapientiae Gründung 1834 (Katholische Universität) Trägerschaft kirchlich Ort Löwen Land Belgien
Henry Dunant
让·亨利·杜南(法语:Jean Henri Dunant,1828年5月8日-1910年10月30日)是瑞士商人和人道主義者,紅十字會創辦人,後人尊稱他為「紅十字會之父」。1859年,他於出差途中目睹了索尔弗利诺战役的后果。后来,他在自己的著作《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记录了這段经历,书中的设想最终促成了1863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立。1864年的《日内瓦公约》也是以杜南的思想为基础。1901年他和法国人弗雷德里克·帕西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