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历史 公元 1500 - 2000

Chicago
芝加哥(英语:Chicago)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为库克县县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约290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次于纽约、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美国第二繁忙的机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枢纽。芝加哥同时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
Oda Nobunaga
织田信长(日语:織田 信長/おだ のぶなが Oda Nobunaga,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是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于1568年开始,至1582年逝世前,为掌握日本政治局势的领导人,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余年的室町幕府,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乱世步向终结。在日本历史上,与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两人并称“战国三杰”。
Chinas Widerstandskrieg gegen Japan/Zweiter Japanisch-Chinesischer Krieg
中国抗日战争,或称日本侵华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又称八年抗战或十四年抗战,是指1930年代至1945年中华民国与大日本帝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战场主要位于中国境内,同时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邻接地区。
Kaiserreich China
中华帝国,亦称洪宪帝制,是指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2日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预备成立的一个君主立宪制政权。原定年号“洪宪”,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首都定于北京;但因包括蔡锷领导的护国军、日本支持的中华革命党以及宗社党的前朝遗老等各方势力接连挑战[1],使中华帝国还未对世界各国宣布成立便以失败收场。在此期间,袁世凯对内并没有正式登基为皇帝,对外则仍以“中华民国”为国号 。中华帝国从袁世凯接纳国民代表推戴为皇帝的1915年12月12日起算仅102天,从改元的1916年1月1日起算仅82天。
Volksrepublik China
Amtssprache Chinesisch (Hochchinesisch) Hauptstadt Beijing Fläche 9.596.961 km² Einwohnerzahl 1.412 Milliarde Währung Renminbi (CNY) Gründung 1. Oktober 1949 National­hymne Marsch der Freiwilligen Nationalfeiertag 1. Oktober Zeitzone UTC+8 ISO 3166 CN, CHN, 1563 Internet-TLD .cn, .中国 und .中國3 Telefonvorwahl +86
Schlacht um Midway
Die Schlacht um Midway war eine große Trägerschlacht während des Pazifikkriegs im Zweiten Weltkrieg. Vom 4. bis zum 7. Juni 1942 kämpften bei den Midwayinseln große Verbände der Kaiserlich Japanischen Marine und der United States Navy. Die Schlacht, die mit der Versenkung von vier japanischen Flugzeugträgern endete, gilt als Wendepunkt des Pazifikkriegs.
Vereinbarung der Zentralen Volksregierung mit der Lokalen Regierung Tibets über Maßnahmen zur friedlichen Befreiung Tibets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于1951年5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签订。
Chinesisch-Deutsche Kooperation
1920 - 1941
Französisch-Chinesischen Krieg 1884 bis 1885
Veranstaltungsort des ersten Nationalen Parteikongresses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Chinas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