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History
M 1500 - 2000 AD
Konferenz von Kairo
开罗会议(英语:Cairo Conference),代号“六分仪”会议,也叫第一次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个辰光14趟高峰会议之一,会从1943年11月23号开到26号,由中华民国、英国、美国勒埃及开罗召开,三国领导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英国首相邱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席,商量反攻日本个战略搭战后国际局势个安排,制定盟军一淘反攻缅甸个战略搭援华方案,结束过后公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还转来全部侵占个土地,塑造战后东亚个新局势。开罗会议确立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个地位,对中国政治浪个意义交关大;战略方面,虽然会浪决议搭承诺穷多朆实行,行动计划一直延期搭改脱,最终原归达成中、英、美三国一淘反攻缅甸个目的。
Chinas Widerstandskrieg gegen Japan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抗日战争》 雕塑 石膏 1949-1958年 50.2cm×124.1cm×7.7cm 张松鹤(1912年10月10日—2005年7月28日),广东东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雕塑事业奠基人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及《毛主席像章》浮雕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亲历淞沪会战、抗日游击战、敌后潜伏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毕生创作共和国领袖及革命历史人物的“红色”艺术家。
Kang Youwei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社区苏村)人,汉族广府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到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Auslieferung von Lord Cornwallis/Surrender of Lord Cornwallis
Kangxi-Wörterbuch;Kangxi zidian (ein Zeichenlexikon der chinesischen Sprache)
1716
Khanat der Krim
克里米亚汗国(克里米亚鞑靼语:Qırım Hanlığı / Kîrîm Kanlîgî / قریم خانلغى)是存在于1430年至1783年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国家,为金帐汗国衍生出的位于欧洲的国家中国祚最长的一个,被称为“蒙古帝国在欧洲的最后残余”[2]。汗国不只是在克里米亚半岛,而是延伸到北高加索的达吉斯坦共和国与坦波夫及耶列兹一带的钦察草原。金帐汗国的实际建立者拔都把汗国分成13部分,克里米亚是秃花帖木儿封地。
Christian IX. Zehntaler-Münze
1904 Dänisch-Westindien
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弗·马洛(英语:Christopher Marlowe,1564年-1593年5月30日),英国伊丽莎白年代的剧作家、诗人及翻译家,为莎士比亚的同代人物。马洛以写作无韵诗(blank verse)及悲剧闻名,亦有学者认为他在生时比莎士比亚更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