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History L 1000 - 1500 AD

Heinrich VIII. England
亨利八世(英语:Henry VIII;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继位。他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为了休妻另娶新王后而与当时的教宗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使英格兰教会脱离圣座,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教廷在国内的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间,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虽然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推行者,英国国教领导人,但是他对教义没什么创见,一生都提倡天主教仪式及教条,只是反对教宗的权威而已。他的后裔爱德华六世以及伊丽莎白一世都继续推行改革,让英国国教新教化。但在他的女儿玛丽一世在位期间曾恢复天主教的地位。
Heinrich IV.
海因里希四世(德语:Heinrich IV,1050年11月11日—1106年8月7日)或译亨利四世,萨利安王朝的第三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056年—1105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084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巴伐利亚公爵(称海因里希八世,1055年起)。亨利四世在他的统治末期(1103年)曾首次颁布“上帝和平”,禁止诸侯私战。 他不是这个王朝最强大的君主,但却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位。他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之间围绕主教叙任权展开的激烈的叙任权斗争,一直是历史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Heinrich V. /Henry V.
亨利五世(英语:Henry V,1386年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蒙茅斯的亨利;英格兰兰开斯特王朝国王(1413年—1422年在位)。在他短暂的九年统治期间,他取得了中世纪任何一位英格兰国王都未取得过的军事辉煌。 亨利五世是英王亨利四世之子,母为玛丽·德·伯翰。生于威尔士蒙茅斯。他出生时他父亲还只是德比伯爵。当德比伯爵被放逐期间,亨利被理查二世收养,并得到很好的教育。德比伯爵篡位后,即封亨利为威尔士亲王。1413年3月20日,亨利五世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Hampi
亨比村(Hampi ಹ೦ಪೆ)是印度卡纳塔克邦北部贝拉里县的一个村,位于栋格珀德拉河南岸。村落距班加罗尔353公里,距贝拉里市74公里。这个村落在一片遗迹的中央,此处曾经是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在公元1336至1565年的首都。
Rote Spitzen
Die Roten Spitzen sind ein Doppelturm und das Wahrzeichen der ehemaligen Residenzstadt Altenburg im Freistaat Thüringen. Die Stiftskirche, zu dem die Doppelturmanlage gehörte, soll 1172 in Anwesenheit von Friedrich Barbarossa und Udo von Naumburg geweiht worden sein.
Hongwu-Tongbao
洪武通宝,明代,钱径2.3厘米,穿径0. 6厘米,重3.8克,铜质,形态完整,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此钱币,为小平钱,钱文真书直读,周郭精整,书法俊美,外郭稍阔者,钱文文字精美。
Hongwu-Ginkgo
听松亭南侧有明洪武古银杏,这棵保护编号为“无锡古树名木002”的雄性银杏树相传为惠山寺住持性海植于明洪武初年(1368),目前为无锡市区树龄最长的寿星树,见证了惠山的历史沧桑。树高21米,树干直径近2米,腰围需4人合抱。树上寄生一植物“薜荔”也逾200龄。清朝诗人秦琳有诗为证:“大同殿下绿苔滋,银杏浓阴覆石墀。笑指树头新结子,青青多在寄生枝。”1980年,在树之南昭忠祠月台东壁,镶王能父书法之刻石“相传明洪武初年惠山寺僧普真字性海所植”。树之北侧台壁镶有石刻“俯察仰观”,系道光年间邵涵初篆题,取《兰亭序》意,昭示树之古老雄伟。
Kublai Khan
元世祖忽必烈(蒙古语:ᠬᠤᠪᠢᠯᠠᠢ 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Qubilai qaγan,秘史记音:中忽必来,西里尔字母:Хубилай хаан;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孛儿只斤氏,名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下,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但未获普遍承认。直到1303年,元成宗与西北诸王达成和议,西北四大汗国再次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1260年5月5日—1294年2月18日在位,在位34年。
Marchesi de Frescobaldi
Marchesi de Frescobaldi - Weingut der Superlative Wenn vom Weingut Marchesi de Frescobaldi in der Toskana die Rede ist, sind Superlative unumgänglich. Die Geschicht der italienischen Adelsfamilie beginnt um 1300 und 100 Jahre später belieferten sie europäische Königshöfe mit ihren italienischen Weinen. Die Liebe zum italienischen Wein und die Verbundenheit zu ihrer Heimat Toskana, durchzieht wie ein roter Faden den Werdegang des Weinguts Marchesi de Frescobaldi. 700 Jahre Weinbau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