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通货膨胀(英语:inflation,在中华民国简称通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通胀)本意为货币发行数量增加,但现在经常指向,一般物价水准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也就是物价上 升的现象。“通货”意指流通的货币,通货膨胀指货币发行数量上升,而物价上涨是因货币消费,需求增加,“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所形成,但现在人们经 常将两者混淆,直接使用“通货膨胀”一词来作为表示“物价上升”。而货币发行数量上升,不等于物价上升,而某些情况,比如说,若是流向生产端扩充产能,反 而可能造成供过于求,物价反而会下跌[1],形成货币发行数量增加但物价却下跌,与常识相悖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而货币贬値为货币在不同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値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値,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値,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因为不同物价影响不同人,通货膨胀有许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见两种衡量指数为衡量账面消费者物价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衡量新出现的商品和服务的通货膨胀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经济学家对于通货膨胀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为两派,“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是通胀率数值最主要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者”相信货币、利率和产出间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者也倾向除了一般标准消费性商品物价通胀外再另附上生产性商品(资本)通胀。其他理论,例如奥地利经济学派,相信通胀是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导致。简单地说,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货币贬値,物价上升。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采购管理、供应管理、物流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组织。该组织立于1915年,其前身是美国采购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urchasing Managers of US.),目前拥有会员45000多名、179个分会,是全美最受尊崇的专业团体之一。
数据由供应管理协会(ISM)每月初某日23:00公布。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由一系列分项指数组成,其中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rs Index)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围的状况。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 忧虑。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市场较为看重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在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公布前,还会公布芝加哥采 购经理人指数,这是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一部分,市场往往会就芝加哥采购经理人的表现来对全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做出预期。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而其中的就业指数更常被用来预测失业率及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表现。制造业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
ISM指数的类型
ISM指数分为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和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两项。
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由一系列分项指数组成,其中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该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 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
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反映的是美国非制造业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上水平时,表明非制造业活动扩张,价格上升,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扩张状态;反之,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下水平时,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收缩状态。

































摩根大通集团(英语:JPMorgan Chase & Co.)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市的美国金融机构。其商业银行部旗下分行5,100家。[1] 2011年10月,摩根大通的资产规模超越美国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2]。
摩根大通的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及服务、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私人银行服务等。现今的摩根大通于2000年由大通曼哈顿银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于2004年与2008年分别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3]和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
Die JPMorgan Chase & Co. ist eine US-amerikanische Bank mit Sitz in New York City. Mit einer Bilanzsumme von über 2.600 Mrd. US-Dollar ist sie die größte Bank der USA und laut Forbes das weltweit drittgrößte an einer Börse notierte Unternehmen. Sie entstand im Jahr 2000, als die Chase Manhattan Bank und J.P. Morgan & Co. fusionierten.[5][6][7] Gemessen an den Erträgen löste JPMorgan Chase die Citigroup 2007 als größte[8] US-Bank ab und war laut Forbes-Global-2000-Ranking 2018[9][10] die drittgrößte Bank weltweit. Mit einer Marktkapitalisierung von 306,6 Milliarden US-Dollar war JPMorgan Chase Anfang 2017 die am meisten börsenkapitalisierte Bank der Welt. Ihre Hedgefonds-Abteilung zählt zu den größten US-Hedgefonds.[11] Im Jahr 2019 erzielte JP Morgan mit 36,4 Milliarden Dollar seinen bislang höchsten Jahresgewinn.[12]
Die Bank ist laut Einstufung durch das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 eine der systemrelevanten Großbanken.[13] Sie unterliegt damit einer besonderen Überwachung und strengeren Anforderungen an die Ausstattung mit Eigenkapital. Seit 2021 ist JP Morgan als einzige Bank in der höchsten Stufe 4 eingruppie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