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isch — Deutsch
約瑟夫·約翰·湯姆遜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
  Yuē sè fū yuē hàn tāng mǔ xùn
  1 vor 2 Jahren
Joseph John Thomson
Sir Joseph John Thomson OM (häufig auch J. J. Thomson; * 18. Dezember 1856 in Cheetham Hill bei Manchester; † 30. August 1940 in Cambridge) war ein britischer Physiker und Nobelpreisträger für Physik. Er entdeckte 1897 – etwa zeitgleich mit dem deutschen Physiker Emil Wiechert – das Elektron.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Joseph_John_Thomson.png

Thomson,Joseph John约瑟夫·约翰·汤姆逊(1856~1940年)。英国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的卡文迪什研究所所长。1891年用法拉第管开始了原子核结构的理论研 究。他研究了阴极射线在磁场和电场中的偏转,作了比值e/m(电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的测定,结果他从实验上发现了电子的存在。他把电子看成原子的组成部 分,用原子内电子的数目和分布来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提出了原子模型,把原子看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电子在球内运动。他还进一步研究了原子的内部构造和阳 极射线。1912年与阿斯顿共同进行阳极射线的质量分析,发现了氖的同位素。1906年他因在气体导电研究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另有,威廉· 汤姆逊(1824~1907年)。亦译为汤姆生。英国物理学家。1892年封为凯尔文(又译开耳芬)勋爵。在他的研究工作中,以热学和电学及它们的应用等 方面最有成就。1848年创立绝对温标(亦称开氏温标);以后,他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具体应用到热学、电学和弹性现象等方面,对热力学的发 展起了一定作用。此外,还制成静电计、镜式电流计、双臂电桥等很多电学仪器。1866年起,他领导完成了横越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安装工作。1853年证明了 电容放电是一种振荡。19世纪末论述了原子的构造。坚持用力学模型来解释一切物理现象。曾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846)和校长(1904)。
  
       汤姆逊全名瑟夫·约翰·汤姆逊,出生在1856年,1891年开始了原子核结构的理论研究.他从实验上发现了电子的存在,提出了原子模型,把原子看成是一 个带正电的球,电子在球内运动.他还进一步研究了原子的内部构造和阴极射线.1912年与阿斯顿共同发现了氖的同位素.1906年他因在气体导电研究方面 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Quelle: www.okpat.cn/anli/shownew.asp) 

约瑟夫·汤姆孙[注 1]爵士,OMFRS(英语:Sir Joseph John Thomson,1856年12月18日—1940年8月30日,简称J.J.Thomson)[1],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主, 他发现了电子并测定了其质荷比,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亚原子粒子

1897年,汤姆孙表明,阴极射线由以前未知的带负电粒子(现称为电子)组成,他计算出这种粒子必须比原子小得多,并且有非常小的质荷比[2]。 汤姆孙在1913年也发现了稳定(非放射性)元素同位素的第一个证据,这是他在探索阳极射线(正离子)的过程中的成果之一。 他与弗朗西斯·阿斯顿一起确定带正电粒子的性质的实验是质谱法的第一次使用,使得质谱仪的发展[2]

汤姆孙因其在气体导电方面的工作而被授予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

Dieses Bild, Video oder Audio ist eventuell urheberrechtlich geschützt. Es wird nur für Bildungszwecke genutzt. Wenn Sie es finden, benachrichtigen Sie uns bitte per und wir werden es sofort entfernen.
vor 2 Jahren
vor 2 Jahren
vor 2 Jah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