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是由秦志钰等填词,吕远、唐诃作曲,于淑珍演唱的歌曲,是电影《甜蜜的事业》的主题曲。该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我的中国心》是一首由黄霑作词、王福龄作曲、张明敏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 收录在张明敏1983年发行的同名专辑《我的中国心》。

 

《少年壮志不言愁》,由林汝为作词,雷蕾作曲,刘欢演唱。是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被人们广为传唱的一首经典老歌。

《乡间的小路》又叫做《乡间的小路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的代表词曲作品之一。

 

《弯弯的月亮》是李海鹰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创作于1989年,由刘欢演唱,是音乐电视片《大地情语》的插曲。

歌曲原唱: 胡松华、杜丽华 谱曲: 罗宗贤、葛炎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音乐故事片《阿诗玛》中的插曲。

夜上海 Shanghai Nite 天涯歌女 Vagrant Singing Girl 花好月圆 Blooming Flower and Full Moon 月光小夜曲 Moonlight Serenade 五月的風 May Wind 香格里拉 Shangri-La 落花流水 Falling Flowers and Flowing Water 我家在哪裡 Where is My Home 給我一個吻 Give Me A Kiss 蘇州河邊 Over the Suzhou River

敲敲門 Knocking at Your Door 採檳榔 Pick the Better Palm 雨中徘徊 Wander in the Rain 04 嘆十聲 Ten Sighs 如果沒有你 If Without You 明月千里寄相思 Sending Love Thousands of Miles 江水向東流 The River Flows Eastward 08 昨夜你對我一笑 Smile with Me in Last Night 相思河畔 By the River of Lovesickness 我找到自己 I Find Myself 祝你順風 A Pleasant Journey to You

01. 00:00 花樣的年華 【詞:范煙橋 曲:林枚 原唱:周璇】 02. 03:26 鳳凰于飛 【詞:陳蝶衣 曲:陳歌辛 原唱:周璇】 03. 07:20 天上人間 【詞:楊彥歧 曲:姚敏 原唱:李麗華】 04. 11:26 西湖春 【蘇州話】 【詞:江濤 曲:陳歌辛 華語原唱:李麗華】 05. 14:52 桃李爭春 【現場版】 【詞:李雋青 曲:陳歌辛 原唱:白光】 06. 18:49 我有一段情 【詞:辛夷 曲:姚敏 原唱:吳鶯音】 07. 23:29 薔薇處處開 【詞:陳歌辛 曲:陳歌辛 原唱:龔秋霞】 08. 27:09 小小洞房 【滬語】 【詞:吳祖光 曲:陳歌辛 華語原唱:周璇】 09. 31:07 月圓花好 【詞:范煙橋 曲:嚴華 原唱:周璇】 10. 34:43 永遠的微笑 【詞:陳歌辛 曲:陳歌辛 原唱:周璇】 11. 39:29 情人的眼淚 【詞:陳蝶衣 曲:姚敏 原唱:潘秀瓊】 12. 44:46 今宵多珍重 【詞:林達 曲:王福齡 原唱:崔萍】

李香兰(Shirley Yamaguchi,1920年2月12日—2014年9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祖籍日本佐贺县,本名山口淑子,日本华语女歌手、演员。李香兰受过正式西洋声乐教育,是抒情女高音,擅长美声唱法,是当时极为知名个歌手、电影演员。

 

哈萨克族民歌 崔岩光演唱《玛依拉》是一首哈萨克族的民歌,由王洛宾采集改编而成。新疆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

 

起源

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苏州评话相同。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

“弹词”一词,始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其中记载杭州八月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陈汝衡《弹词溯源和它的艺术形式》(1983年)一文认为是“远出陶真,近源词话”。关于“陶真”,《西湖游览志余》记:“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1952年)考证:“陶真和弹词同是用七言诗赞的讲唱文学,两者只有名称差异。”他认为,“就历史的发展说,元明的陶真是弹词的前身,而明清的弹词又是陶真的绵延,两者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兴盛

清代初年,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繁荣,弹词在苏州已经盛行。康熙末年定居于苏州的浙江吴兴人董说在他的《西游补》小说中,就描写了盲女弹词使用苏州方言演出的情况。至乾隆年间,关于苏州弹词形成的记载日益增多。知名的代表人物有外号“紫癞痢”的王周士。王周士擅唱《游龙传》,吸收昆曲吴歌的声腔,滩簧的表演,以单档起“十门角色”而闻名。当时的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钞·赠说书紫癞痢》中对其说书的“噱”、“说”、“弹”、“唱”因素都作了评价:“恃滑稽一尺口”,“但闻喷饭轰满堂”;“妙拨丝擅说书”,“自演俚词弹脱手”;“优孟能会故相生”,“绝技俳优侍至尊”。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王周士于苏州宫巷第一天门创立包括评话艺人在内的行会组织光裕公所,以示评弹艺术“光前裕后”之意。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自己说书艺术经验的《书品》和《书忌》,被后来的弹词艺人奉为说书的信条。

嘉庆时(1796--1820年),苏州弹词迅速发展,此时刻印传世的书目有《三笑》《倭袍》《义妖传》《双金锭》等;知名的弹词艺人增多,弹词发展史上的“前四名家”(具体说法不一)即于此时出现。他们发展了王周士的书艺,丰富了上演书目,创造了流派唱腔,拓宽了技巧思路,奠定了后来的苏州弹的基本形式。

道光、咸丰时期(1821-1861年),苏州出现的女子弹词以常熟人为多数,弹唱的开篇、书目、曲调和当时流传的大体相同,但多数不会说唱整部,只会说“书中的一段”。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在开篇《阴盛阳衰》中有较为具体的反映:“苏州花样年年换,书场都用女先生”。王|《瀛孺杂志》记当时弹词女子弹唱“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因而“每一登场,满座倾倒”。

民国时期,苏州弹词的从艺人员激增。据民国16年(1927年)统计,当时光裕社拥有社员200人,而未入光裕社的艺人有近2000人,艺术竞争十分激烈。表现为书目上求新、唱腔上创新、表演上革新、演出场所上标新。这一时期流派纷呈,弹词的演出形式,也起了很大变化。随着女子弹词的重新兴起,双档已成为主要的演出形式。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又出现了三个档、四个档的演出。此时供苏州评弹演出的场所很多,装潢华丽、场子宽大的称“新式书场”,在游艺场占一席之地的称"游艺书场",每场演出两档弹词、一档评话的称“花色书场”,由商业电台播放评弹的称“空中书场”。

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参加登记的苏州弹词艺人有600人,其中苏州市区480人。登记后,这些艺人分别参加了各地评弹演出团体,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对书目、唱腔等作艺术改革。

艺术流派

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 ,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演唱形式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两人的双档,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

苏州弹词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 ”。

曲调特点

弹词一般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传承意义

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歌手: 王超然 作词: 林沛涌 作曲: 陈浩

 

青春如风吹过身旁

转眼容颜渐渐沧桑

为爱疯过为梦也曾轻狂

怀念那时的模样

功名利禄忽下忽上

虚无的像云在飘荡

经历多了喜欢望着月亮

举杯敬那些过往

谁还不是来人间走个过场

不管你背着什么行囊

都要经历一样的寒来暑往

酸甜苦辣也都要品尝

谁还不是来人间走个过场

不论平凡或光芒万丈

在这没有返程列车的路上

每段风景都值得欣赏

功名利禄忽下忽上

虚无的像云在飘荡

经历多了喜欢望着月亮

举杯敬那些过往

谁还不是来人间走个过场

不管你背着什么行囊

都要经历一样的寒来暑往

酸甜苦辣也都要品尝

谁还不是来人间走个过场

不论平凡或光芒万丈

在这没有返程列车的路上

每段风景都值得欣赏

 

五月的风,中国流行歌曲,诞生于1941年,作词陈歌辛,作曲黎锦光(李七牛),原唱周璇,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出品。

《三百六十五个祝福》是蔡国庆演唱的歌曲,由臧云飞作词、作曲。

《新货郎》是郭颂演唱的东北民歌,由李秀田、郭颂创作词曲,于1958年创作完成 。

 

《我心中的金凤凰》是1994年郭颂演唱的一首歌曲,由Sun Qing作词、Sun Qing作曲,收录于专辑《乌苏里船歌》中。

 

《阿果吉曲》是由海来阿木创作词曲并演唱的一首彝族民歌,收录于海来阿木2018年10月12日发行的专辑《阿果吉曲》,该曲是电影《追梦者》的插曲。

 

郑锦昌(英语:Cheng Kam Cheong,1941年2月22日—2019年11月29日),马来西亚粤语流行曲歌手、演员、填词人、作曲家及唱片制作人。

 

《恋曲1990》是罗大佑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罗大佑1988年发行的专辑《爱人同志》中。该歌曲是电影《阿郎的故事》的普通话版主题曲。

 

《披着羊皮的狼》是刀郎作词、作曲,刀郎演唱

 

《相约一九九八》是由靳树增作词,肖白作曲,那英和王菲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收录于那英于1998年4月15日发行的专辑《征服》。

 

《再见我的爱人》,华语经典歌曲。由1974年日本歌曲〈グッドバイ‧マイ‧ラブ〉改编,日文原唱是安·刘易斯,中文原唱是邓丽君,1975年由香港宝丽金唱片发行,同一年刘文正也采用此曲但不同歌词发表〈就这样约定〉,并将此曲收录于电影《门里门外》原声带当中。〈再见我的爱人〉不但是邓丽君个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亦是华人世界中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小蓓蕾组合演唱的著名儿童歌曲,歌词健康,曲调优美,满满的正能量。作词:刘风 作曲:李群

 

《风吹麦浪》是李健作词、作曲并演唱、赵兆编曲的歌曲。该歌曲先是收录于2007年李健发行的个人专辑《想念你》中,2013年又收录在李健的个人专辑《拾光》中。

远处蔚蓝天空下

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

爱过的地方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

吹向我脸庞

想起你轻柔的话语

曾打湿我眼眶

嗯...啦...嗯...啦...

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却没能等到阳光下

这秋天的景象

就让曾经的誓言飞舞吧

随西风飘荡

就像你柔软的长发

曾芬芳我梦乡

嗯...啦...嗯...啦...

远处蔚蓝天空下

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

爱过的地方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

吹向我脸庞

想起你轻柔的话语

曾打湿我眼眶

嗯...啦...嗯...啦...

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却没能等到阳光下

这秋天的景象

就让失散的誓言飞舞吧

随西风飘荡

就像你柔软的长发

曾芬芳我梦乡

嗯...啦...嗯...啦...

《梦里水乡》是由洛兵作词,周笛作曲,江珊演唱的歌曲。收录于1994年12月由星碟文化发行的专辑《只爱我一个》中。

作词:薛之谦 作曲:薛之谦 编曲:Andy Wang

《阿莲》是一首由小曾填词谱曲,戴军演唱的歌曲,在1995年被收录在戴军的首张专辑《阿莲·新娘》中。

《人生的道场》是由聂小慧作词、作曲,魏佳艺演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