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半吨兄弟 作词:李九岐、欧阳尚尚作曲

《亚洲雄风》是韦唯和刘欢合唱的一首歌曲,由张藜作词,徐沛东作曲,是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的宣传曲。

 

《人生的道场》是由聂小慧作词、作曲,魏佳艺演唱的歌曲。

 

《请跟我来》是1983年发行的一首中文歌曲,由梁弘志填词、谱曲,钟兴民编曲, 苏芮、虞戡平主唱。此曲是电影作品《搭错车》电影原声专辑中一首。

 

《前程锦绣》是香港歌手罗文演唱的一首歌曲,小椋佳作曲,卢国沾填词,陆尧编曲。该曲是无线电视于1976年播映的日本剧集《前程锦绣》香港版的主题曲,音乐为该电视剧的原版主题曲《我们的旅程》(俺たちの旅),由卢国沾填上中文歌词。

 

夜上海 Shanghai Nite 天涯歌女 Vagrant Singing Girl 花好月圆 Blooming Flower and Full Moon 月光小夜曲 Moonlight Serenade 五月的風 May Wind 香格里拉 Shangri-La 落花流水 Falling Flowers and Flowing Water 我家在哪裡 Where is My Home 給我一個吻 Give Me A Kiss 蘇州河邊 Over the Suzhou River

敲敲門 Knocking at Your Door 採檳榔 Pick the Better Palm 雨中徘徊 Wander in the Rain 04 嘆十聲 Ten Sighs 如果沒有你 If Without You 明月千里寄相思 Sending Love Thousands of Miles 江水向東流 The River Flows Eastward 08 昨夜你對我一笑 Smile with Me in Last Night 相思河畔 By the River of Lovesickness 我找到自己 I Find Myself 祝你順風 A Pleasant Journey to You

01. 00:00 花樣的年華 【詞:范煙橋 曲:林枚 原唱:周璇】 02. 03:26 鳳凰于飛 【詞:陳蝶衣 曲:陳歌辛 原唱:周璇】 03. 07:20 天上人間 【詞:楊彥歧 曲:姚敏 原唱:李麗華】 04. 11:26 西湖春 【蘇州話】 【詞:江濤 曲:陳歌辛 華語原唱:李麗華】 05. 14:52 桃李爭春 【現場版】 【詞:李雋青 曲:陳歌辛 原唱:白光】 06. 18:49 我有一段情 【詞:辛夷 曲:姚敏 原唱:吳鶯音】 07. 23:29 薔薇處處開 【詞:陳歌辛 曲:陳歌辛 原唱:龔秋霞】 08. 27:09 小小洞房 【滬語】 【詞:吳祖光 曲:陳歌辛 華語原唱:周璇】 09. 31:07 月圓花好 【詞:范煙橋 曲:嚴華 原唱:周璇】 10. 34:43 永遠的微笑 【詞:陳歌辛 曲:陳歌辛 原唱:周璇】 11. 39:29 情人的眼淚 【詞:陳蝶衣 曲:姚敏 原唱:潘秀瓊】 12. 44:46 今宵多珍重 【詞:林達 曲:王福齡 原唱:崔萍】

作词:薛之谦 作曲:薛之谦 编曲:Andy Wang

高适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及注释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
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译文
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
客心:自己的心事。转:变得。凄然:凄凉悲伤。
霜鬓:白色的鬓发。
明朝(zhāo):明天。

《祝你一路顺风》是吴奇隆演唱的歌曲,由吴奇隆作词,李子恒作曲,收录在吴奇隆1992年8月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追风少年》中。

《人生何处不相逢》是陈慧娴演唱的一首粤语歌曲,由简宁作词,罗大佑作曲、编曲,收录在陈慧娴1988年10月21日由环球唱片发行的粤语专辑《秋色》中。

 

 

作词:张枚同 作曲:王安国 演唱:高咏梅

 

Dominio de Pingus is a Spanish winery located in Quintanilla de Onésimo in Valladolid province with vineyards in La Horra area of the Ribera del Duero region.

 

Dominio de Pingus is a Spanish winery located in Quintanilla de Onésimo in Valladolid province with vineyards in La Horra area of the Ribera del Duero region. The estate's flagship wine, Pingus, is considered a "cult wine", sold at extremely high prices while remaining very inaccessible,[1][2] and commands an average price of $811 per bottle.[3]

The winery also produces a second wine, Flor de Pingus, and a special cuvée, Ribera del Duero "Amelia". Recently, Dominio de Pingus has founded a joint project with local grape producers to make an old vine tempranillo called "PSI".

Dominio de Pingus was established in 1995 by Danish oenologist Peter Sisseck, also manager of the Pesquera de Duero estate Hacienda Monasterio.[4] On the estate's winemaking philosophies, Sisseck has stated, "The vines in my plots are very old. They have never been fertilised nor treated with pesticides and all grow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en vaso system. They are perfect."[4]

About the first 1995 vintage of Pingus, Robert Parker declared,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exciting wines I have ever tasted".[5] With a very limited first vintage production, only 325 cases were made with prices initially set at US$200 per bottle, it became yet more scarce when in November 1997 the ship transporting a U.S. bound shipment of 75 cases disappeared somewhere off the Azor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6] The shipwreck resulted in a dramatic reaction in the US market, with prices soon rising to $495 per bottle.[5][6]

At the Ronda WineCreator conference of April 2008, Sisseck was angered by suggestions by Decanter editor Guy Woodward that some winemakers make wines to suit the palates of certain critics. In response he called Woodward's remarks arrogant for implying winemakers do not have their own opinions, adding, "I don't even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do this."[7]

In 2007 it was announced that the Spanish government had approved plans to expand highway roads through the vineyards of Dominio de Pingus and other wineries, which was met with strong opposition by Sisseck who called it a "vengeful measure".[8]

Planted with very old vines of Tinto Fino, i.e. Tempranillo, the vineyards are 2.5 hectares (6.2 acres) in Barrosso with vines exceeding 65 years and 1.5 hectares (3.7 acres) in San Cristobal with vines older than 70 years, and the unusually low average yield of 12 hL per hectare. Since 2000, the viticulture has been biodynamic. Of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Pingus there is typically less than 500 cases, though in poor vintages no Pingus is made.

The production of the second wine Flor de Pingus, also 100% Tempranillo, is made with fruit from rented vineyards in the La Horra zone, with vines older than 35 years. Since the 2005 vintage, the viticulture has been biodynamic. The annual production is on average 4,000 cases.

Additionally there has been the single barrel cuvée, Ribera del Duero "Amelia", made from a vineyard parcel of 100+ year old vines with an average yield of 10 hL per hectare, with biodynamic viticulture since its initial 2003 vintage. The 2005 vintage had a production of 25 cases.

"PSI" is a joint project based on fruit produced by local grape growers from old tempranillo vines. The goal is to help grape producers and save old vines. Project was founded in 2006, first vintage was 2007. Grape growers are encouraged to employ biodynamic or organic vineyard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wine is made by Peter Sisseck and Pablo Rubio and sold under producer name Bodegas y Viñedos Alnardo. Vinification takes place in large concrete vats and aging in concrete and wooden tanks and oak barrels. Production of PSI 2009 was 9,600 cases, PSI 2010 was 16,600 cases.

《月朦胧,鸟朦胧》是由凤飞飞演唱的一首歌,收录在凤飞飞1978年发行的同名专辑《月朦胧,鸟朦胧》中 作词:琼瑶作曲:古月

 

牛国长作词,平凡人和小龙女作曲,陈雅森演唱的歌曲

 

《一无所有》是崔健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在崔健1989年发行的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中。 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崔健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崔健的代表作品之一,也开启了中国摇滚乐的时代 。

 

《尘缘》是罗文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徐日勤作曲、编曲《尘缘》是经典电视剧《八月桂花香》的主题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而一度传唱大街小巷。《八月桂花香》该剧讲述了胡雪岩虽富可敌国,却一生无法与真爱相守的爱情故事。《尘缘》正是表达了一种爱过恨过之后的怅然若失的复杂感情,道出了很多失恋过的人的心声。

 

《潇洒走一回》是叶蒨文1991年专辑《潇洒走一回》的主打歌曲,陈乐融,王蕙玲填词,陈大力,陈秀男谱曲。

《拥抱你离去》是由刘涛作词、作曲,张北北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16年4月23日。

《牧羊曲》是郑绪岚演唱的歌曲,亦是电影《少林寺》的插曲,由王立平创作词曲。

 

《城里的月光》是许美静演唱的流行歌曲,由陈佳明创作词曲,吴庆隆编曲,收录于许美静1996年12月5日发行的专辑《遗憾》中 。

演唱:柯柯柯啊 作词:柯柯柯啊 作曲:柯柯柯啊

突来的消息 那个人是你

这么多年 你杳无音讯

时间的橡皮 擦掉了记忆

但我迟迟 却没有忘记你

秒针的声音 嘀嗒转不停

我的心里 住着一个你

流过的泪滴 全都因为你

原来迟迟都 不曾放下你

或许我们 就不该有段因果

或许我不该 一味求施舍

如果有天 我离开了你的生活

如果有天 你还爱着我

姑娘为何你要放声哭泣

我在路那旁小河等你

你心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我想紧紧的抱住你

你说遇到的人全都像你

找不到失去你的意义

你说你克制着不再想起

可是我就在你心里

秒针的声音 嘀嗒转不停

我的心里 住着一个你

流过的泪滴 全都因为你

原来迟迟都 不曾放下你

或许我们就不该有段因果

或许我不该 一味求施舍

如果有天我离开了 你的生活

如果有天 你还爱着我

姑娘为何你要放声哭泣

我在路那旁小河等你

你心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我想紧紧的抱住你

你说遇到的人全都像你

找不到失去你的意义

你说你克制着不再想起

可是我就在你心里 

《听心》是由郭高见作词,陈伟作曲,杭娇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歌曲收录在杭娇2017年发行的同名专辑《听心》中。

闭上眼我想看见你

屏住了所有的呼吸

我怕你走错了轨迹

做了心跳的标记

在梦里总有个秘密

总是让我挥之不去

忍不住探索了心底

为何你摸索了离去

就算我说我爱你

就算我说我想你

你也不能听到我的心

依然停留在这孤寂里

我想再靠近一点

我想再走近一点

让你能够听到我的心

什么时候也能把我想起

闭上眼我想看见你

屏住了所有的呼吸

我怕你走错了轨迹

做了心跳的标记

在梦里总有个秘密

总是让我挥之不去

忍不住探索了心底

为何你摸索了离去

就算我说我爱你

就算我说我想你

你也不能听到我的心

依然停留在这孤寂里

我想再靠近一点

我想再走近一点

让你能够听到我的心

什么时候也能把我想起

就算我说我爱你

就算我说我想你

你也不能听到我的心

依然停留在这孤寂里

我想再靠近一点

我想再走近一点

让你能够听到我的心

什么时候也能把我想起

让你能够听到我的心

什么时候也能把我想起

《偏偏喜欢你》,由郑国江填词、周启生编曲、陈百强作曲并演唱,收录于陈百强1983年的粤语专辑《偏偏喜欢你》,为陈百强其中一首最著名的代表作,获得1983年度港台“十大中文金曲”,亦是一首少数在中国大陆为人所熟知的粤语歌。

《那些年》 是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主题曲,由九把刀作词,木村充利作曲,胡夏演唱。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记忆中妳青涩的脸
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天
桌垫下的老照片
无数回忆连结
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后的约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呆呆地站在镜子前
笨拙系上红色领带的结
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穿上一身帅气西装
等会儿見妳一定比想像美

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
回到教室座位前后 故意讨妳温柔的骂
黑板上排列组合 妳舍得解开吗
谁与谁坐他又爱着她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好想拥抱妳 拥抱错过的勇气
曾经想征服全世界
到最后回首才发现
这世界滴滴点点全部都是妳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好想告诉妳 告诉妳我没有忘记
那天晚上满天星星
平行时空下的约定
再一次相遇我会紧紧抱着妳
紧紧抱着妳

 

Johann Sebastian Bach

0:00​ Brandenburg Concerto #3 In G, BWV 1048 - 1. Allegro Moderato
5:36​ Orchestral Suite #3 In D, BWV 1068 - 2. Air, "On The G String"
10:06​ Orchestral Suite #2 In B Minor, BWV 1067 - Menuet & Badinerie
13:04​ Sinfonia In G, BWV 1059R - 2. Adagio
16:11​ Brandenburg Concerto #4 In G, BWV 1049 - 3. Presto
21:18​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 Strings In F Minor, BWV 1056 - 2. Largo
24:42​ The Art Of The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9
27:48​ Musikalisches Opfer, BWV 1079 - Fuga Canonica In Epidiapente
30:37​ Toccata In D Minor, BWV 565
33:26​ Violin Concerto In E, BWV 1042 - 1. Allegro
40:58​ Minuet In D Minor, BWV Anhang 132
42:14​ Orchestral Suite #4 In D, BWV 1069 - Rejouissance
44:54​ Christmas Oratorio - Sinfonia
50:32​ Mass In B Minor BWV 232: Gloria In Excelsis Deo - Et In Terra Pax
56:15​ St.Matthew Passion, BWV 244 - Choral: O Haupt Voll Blut Und Wunden
59:27​ St. John Passion BWV 245: Final Chorus - Rubet Wohl, Ihr Heiligen Gebeine

 

起源

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苏州评话相同。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

“弹词”一词,始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其中记载杭州八月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陈汝衡《弹词溯源和它的艺术形式》(1983年)一文认为是“远出陶真,近源词话”。关于“陶真”,《西湖游览志余》记:“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1952年)考证:“陶真和弹词同是用七言诗赞的讲唱文学,两者只有名称差异。”他认为,“就历史的发展说,元明的陶真是弹词的前身,而明清的弹词又是陶真的绵延,两者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兴盛

清代初年,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繁荣,弹词在苏州已经盛行。康熙末年定居于苏州的浙江吴兴人董说在他的《西游补》小说中,就描写了盲女弹词使用苏州方言演出的情况。至乾隆年间,关于苏州弹词形成的记载日益增多。知名的代表人物有外号“紫癞痢”的王周士。王周士擅唱《游龙传》,吸收昆曲吴歌的声腔,滩簧的表演,以单档起“十门角色”而闻名。当时的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钞·赠说书紫癞痢》中对其说书的“噱”、“说”、“弹”、“唱”因素都作了评价:“恃滑稽一尺口”,“但闻喷饭轰满堂”;“妙拨丝擅说书”,“自演俚词弹脱手”;“优孟能会故相生”,“绝技俳优侍至尊”。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王周士于苏州宫巷第一天门创立包括评话艺人在内的行会组织光裕公所,以示评弹艺术“光前裕后”之意。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自己说书艺术经验的《书品》和《书忌》,被后来的弹词艺人奉为说书的信条。

嘉庆时(1796--1820年),苏州弹词迅速发展,此时刻印传世的书目有《三笑》《倭袍》《义妖传》《双金锭》等;知名的弹词艺人增多,弹词发展史上的“前四名家”(具体说法不一)即于此时出现。他们发展了王周士的书艺,丰富了上演书目,创造了流派唱腔,拓宽了技巧思路,奠定了后来的苏州弹的基本形式。

道光、咸丰时期(1821-1861年),苏州出现的女子弹词以常熟人为多数,弹唱的开篇、书目、曲调和当时流传的大体相同,但多数不会说唱整部,只会说“书中的一段”。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在开篇《阴盛阳衰》中有较为具体的反映:“苏州花样年年换,书场都用女先生”。王|《瀛孺杂志》记当时弹词女子弹唱“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因而“每一登场,满座倾倒”。

民国时期,苏州弹词的从艺人员激增。据民国16年(1927年)统计,当时光裕社拥有社员200人,而未入光裕社的艺人有近2000人,艺术竞争十分激烈。表现为书目上求新、唱腔上创新、表演上革新、演出场所上标新。这一时期流派纷呈,弹词的演出形式,也起了很大变化。随着女子弹词的重新兴起,双档已成为主要的演出形式。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又出现了三个档、四个档的演出。此时供苏州评弹演出的场所很多,装潢华丽、场子宽大的称“新式书场”,在游艺场占一席之地的称"游艺书场",每场演出两档弹词、一档评话的称“花色书场”,由商业电台播放评弹的称“空中书场”。

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参加登记的苏州弹词艺人有600人,其中苏州市区480人。登记后,这些艺人分别参加了各地评弹演出团体,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对书目、唱腔等作艺术改革。

艺术流派

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 ,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演唱形式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两人的双档,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

苏州弹词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 ”。

曲调特点

弹词一般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传承意义

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