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妮(英语:Jenny Tseng,1953年4月3日—),原名甄淑诗,又名甄苡婷,香港和台湾女歌手。1971年,甄妮于台湾出道,先后走红台湾及香港乐坛。她曾获华语音乐颁奖礼多个重要奖项,包括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首位最受欢迎女歌星、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最高荣誉金针奖等。

 

《恋曲1990》是罗大佑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罗大佑1988年发行的专辑《爱人同志》中。该歌曲是电影《阿郎的故事》的普通话版主题曲。

 

《小芳》是由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民谣情歌,收录于1993年6月发行的专辑《小芳》中。 歌曲一出便摘取全国各地排行榜冠军,李春波因此歌获1993年度全国十大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豫剧 《穆桂英挂帅》是豫剧表演大师马金凤的代表作,由宋词与马金凤两人于1954年在传统豫剧《老征东》(又名《杨文广夺印》)的基础上改编而成。马金凤饰演穆桂英一角,她凭借出色的表演一跃成为中国剧坛上的明星,并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该剧在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第一批优秀传统剧目”评选中名列榜首。

 

《丢手绢》由著名音乐家关鹤岩谱曲,鲍侃填词,深受少儿喜爱,流传不衰,可谓是儿歌的经典。这首陪伴了无数人童年时光的歌曲,旋律优美依然,朗朗上口。

 

《刚好遇见你》是由高进作词、作曲,李玉刚演唱的歌曲,于2016年11月10日全球首发,并收录于2017年4月5日发行的专辑《刚好遇见你》中。

《好大一棵树》是田震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邹友开作词, 伍嘉冀,松山千春作曲。翻唱自日本歌手松山千春的《在苍天和大地之间》(大空と大地の中で,收录在其1977年专辑《为你而作的歌》中)

《牵挂你的人是我》是高林生演唱的歌曲,由杨湘粤作词,李汉颖作曲,收录在高林生于1993年12月发行的同名专辑《牵挂你的人是我》中。 1994年2月20日,该曲获得第1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 。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卷一(1840——1852)

曾国藩自1840年得授翰林院检讨,到1849年已经升任礼部侍郎,十年七迁,跃升十级。成为二品大员。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回思善化馆中同车出入,万顺店中徒步过从,疏野之性,肮脏之貎,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不敢为此不近人情之称许。”可见,曾国藩有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味道。

卷二(1853——1866)

1853年1月(咸丰三年),被太平天国搞得焦头烂额、心急如焚的咸丰帝,情急之下诏令曾国藩办理团练,任命曾国藩为湖南团练大臣。历史又一次给了曾国藩展示才能的机会。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曾国藩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1854年(咸丰四年)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1865年5月26日,接上谕:率军赴山东剿捻。

卷三(1867——1872)

1867年(同治六年)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1872年(同治十一年)2月27日,曾国藩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遣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1870年(同治九年)6月,天津教案发生,“忠君”与“贵民”两种观念又一次将他夹在了中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引发了轩然大波,让曾国藩“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这也成为其一生憾事。两年后,曾国藩去世。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

《好日子》是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歌曲,由车行作词、李昕作曲。收录于宋祖英1998年1月8日发行的同名专辑《好日子》中。

《我的老班长》是由曾德洪、吴颂今作词,曾德洪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在其2003年6月25日发行的专辑《我的老班长》中。

 

林宝演唱《月圆花好》是电影《西厢记》的插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范烟桥作词,严华作曲,周璇演唱,是古风歌曲的经典之作,后经多人翻唱经久不衰。

 

《一剪梅》是费玉清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娃娃作词,陈信义作曲,最早收录于费玉清1983年4月21日推出的专辑《长江水·此情永不留》中。

民国时期歌曲, 歌曲原唱 崔开潮 填词: 崔开潮 谱曲:刘洋 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双调,上片十句,押四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长调。又有仄韵体(一般押入声)。用“仙吕调”。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崔开潮崔开潮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

点点滴滴

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长发引涟漪

白布展石矶

河童撑杆摆长舟渡古稀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

点点滴滴

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苏州方言

嘉定话

陕西民歌,1956年《赶牲灵》是由张天恩填词的歌曲。

 

《一场游戏一场梦》是由王文清填词、谱曲,陈志远编曲,李寿全制作,王杰演唱的歌曲,收录于王杰首张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中。

 

《青花瓷》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钟兴民编曲,收录于周杰伦的专辑《我很忙》中 。

《夕阳红》是由乔羽作词,张丕基作曲,由佟铁鑫演唱的一首歌曲。
01.何日才相会 02.过去的事情不再想 03.旅途之歌 04.雪花 05.乡恋 06.啊!千山 07.美好的人生 08.阿哥伴我放羊 09.皎洁的圆月挂在天上 10.西湖美 11.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12.愿你学会这支歌 13.啊!杜鹃花呀 14.可爱的杜鹃花 15.四季歌 16.天涯歌女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8.山歌 19.潇水弯弯潇水长 20.珊瑚颂

1998《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是任贤齐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阿牛作词、作曲,许华强编曲。

 

日文中,武士一词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日本武士拥有被称为“武士道精神”的独特的“理念”和“思想”,类似于西方的“骑士精神“。武士道精神基本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那就是:名,忠,勇,义,礼,诚,克,仁。这八个字是有顺序的,重要性从前向后递减。

日文中,武士一词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日本武士拥有被称为“武士道精神”的独特的“理念”和“思想”,类似于西方的“骑士精神“。武士道精神基本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那就是:名,忠,勇,义,礼,诚,克,仁。这八个字是有顺序的,重要性从前向后递减。这是武士道精神与中国儒家的根本性不同,儒家讲求的则是仁,义,礼,诚,克,名,忠,勇。古代的日本社会和与中国一样,也分等级如士农工商四等级。虽然这四个字完全相同,但是我们的这个士,是士大夫的士,是读书人。而日本的士,是武士的士。如果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由这些读书的士大夫们缔造的。那么日本的传统文化,就是有武士阶层缔造的。武士道精神,也就成了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

作为枭雄的崛起之处,名古屋可以被视为武士精神的发源地,因为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三位武士都是在这里称雄的,他们就是名满天下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对日本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应该就会听过这三人的名字。战国时代的日本兵荒马乱、诸侯争雄,武士文化也在这种氛围中逐渐成形。在那个时候,人们对武士精神的理解还是以个人实力为基准,武士阶层也习惯于以下克上,反叛领主,那时他们信仰的是一种强者哲学。为了达到对武士的控制,丰臣秀吉首先通过著名的“缴刀令”完成了武士跟农民的分离,并使前者成为贵族,逐渐将这个阶层转化为国家的基石。后来,当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后,他进一步完成了对武士道的改造。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幕府的利益,德川家为武者制定了不少新的哲学。例如,从日本的神道教中,武士学到了要忠于主君,尊敬祖先;从佛教的禅宗中,他们领悟到了平静、沉着与不畏死亡的哲学;随后,儒家的伦常秩序也被引入到武士气质的内核之中,至此,武士道被改造为一种视死如归的效忠精神。

说到日本武士,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中国的武侠,其实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那就是精神内核,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的差异。中国侠客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行侠状义,锄强扶弱,而且中国的侠客多是厌倦世间繁文缛节的,更不用说要受制于人为主子效命了。他们向往的是自由。当然团队行侠也有的,但实不多见,通常是作为配角出场,那些力挽狂澜和扭转乾坤决定最终局势的往往只是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少了这个人,武林,甚至是天下就极可能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

而日本武士则截然相反,日本的武士通常都结成团体,各为其主或者是为集团利益而战。这就决定了他们在行动的时候,喜欢团队作战,各自有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最后的成功,往往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武士道精神带给日本的好处就是国家民族的团队意识强,近百年里,日本就是靠着这种意识,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日本在二战重创后,可以实现奇迹般的经济腾飞,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武士道的团队精神。

总之,无论是主张个人英雄主义的侠客精神还是注重团队精神是武士文化,都是利弊共存的,有人说在运动比赛中,中国的个人项目成绩优于日本,但是集体项目的话就要落后于日本,这种说法可能有些片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人的团队精神确实是很强的。真心希望两国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做到共同进步。(Quelle:https://we-xpats.com/zh-cn/guide/as/jp/ 略有删节)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武士阶层(称作,日文:侍さむらい Samurai;也有稍微古老的说法武士,日文:武士ぶし Bushi)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如同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骑士精神,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日文:切腹せっぷく Seppuku,或腹切り Harakiri)自杀。新渡户稻造认为,对武士来说,最重要的是背负责任和完成责任,死亡不过是尽责任的一种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没有完成责任所规定的事务,所受的惩罚比死还可怕。认为切腹是武士唯一谢罪的方法的观点是错误的。浪人指的是武士畏罪逃亡或效忠的君主或国家灭亡却不随之而亡的人。

1869年,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废除幕府时的身份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废除封建俸禄,武士阶层解体。1871年制定户籍法为废除等级制着手简化阶层成分,宫廷贵族和大名被指定为华族,武士被指定为士族或卒族,其余者划为平民明治维新后,武士阶层占据了新政府和地方行政的大部分官职。武士和武士制度虽然消亡,但是武士精神作为一种思想范式和日本美的符号深深植根于国民性格之中,化为纵贯列岛的“国风”,并对后来日本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天皇制、日本神道、武士道三位一体,构成了日本政治文化传统的基本要素。

武士道的本义,如日本战前教育敕语所教谕,以“义勇奉公”为最高原则。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7]。贞永元年(1232)颁布的作为武士基本法典的《御成败式目》(即《贞永式目》),主旨在于规定“仆忠主、子孝父、妻从夫”,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主君的忠诚。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近现代武士道的精神支柱是“大和魂”。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礼、名誉、忠义。

  • 义 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 勇 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 仁 武士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 礼 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 诚 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 名 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 忠 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 克 要求武士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能被欲望左右信念,这样才能侍奉君主,保护领国领民。

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武士道要求武士具有勇猛坚毅、视死如归、忠诚仁爱的精神,养成重视礼仪修养,勤俭寡欲的习气。礼节被上升到等级制度的高度《家康遗训》就有对于等级制度礼节的规定,如第四十五条写道“平民对武士失礼,武士可杀之”。幕府颁布针对大名的《武家诸法度》和针对嫡系家臣武士"旗本"、"御家人"的《诸士法度》中明文规定:"奖励文武忠孝,以正礼仪"或"励忠孝,正礼法"。日本最著名的礼法流派是小笠原派。其创始人小笠原清务说:“所有礼法的目的都是为了陶冶精神。心静即能打消凶恶暴汉动粗念头,指的就是这等的心意磨炼。”镰仓武士小笠原贞宗据禅苑清规之内容,制定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武家礼法《六波罗殿御家训》。

明治维新以后,以小笠原流为代表的武家礼法对国民普及作法教育。[8]昭和13年(1938),日本文部省成立“作法教授要项调查委员会”,当时礼法的最高权威、《日常礼法心得》的作者、贵族院议员、侯爵德川义亲任调查委员长。不久文部省颁布《昭和国民礼法要项》,在学校贯彻实施,标志武士道礼法成为日本全体国民修身教育的一部分。日本国民礼法对姿态、最敬礼、参拜礼、敬礼、问候、言语、起居、递交、包结、服装、皇室礼法、家庭生活礼法、社会生活礼法进行了规定,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礼仪的概括,至今仍为典范。昭和42年(1967年)3月29日,文部省发出声明,指所有高等学校都能于正规体育课程中教授弓道

在武士道的训练中主要的学科有剑道弓道柔道相扑、骑术、枪术、战略战术等,这些都进而演化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与佛教一道传入日本的诗文、绘画、音律、服饰、饮食、瓷器等作为禅宗文化的外在表现,也为当时武士阶级提供了修养品格的锻炼。音乐和文学的修养被鼓励用来培养武士的温文尔雅之风。武士阶层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是军纪、战记文学。如诗书《吾妻镜》、军记《平家物语》等。华道茶道将棋邦乐香道书道、文学等等这些,都是武士修身养性的手段,培养一种不骄不躁、谦逊雅致的心境。遵守武士道的武士腰间经常佩戴武士刀,以象征勇武。

 

 

《中国功夫》是由宋小明作词,伍嘉冀作曲,屠洪刚演唱的歌曲,发行于1997年,收录于专辑《中国功夫》中。

《恰似你的温柔》是由梁弘志作词并作曲,蔡琴演唱的歌曲, 1970-1985年代台湾校园歌曲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是伍思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家丽作词,伍思凯作曲、编曲、制作,收录在伍思凯1990年7月6日发行的同名专辑《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中。

 

《阿美!阿美!》是一首劉文正原唱歌曲,曾炳文填詞譜曲,發行於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