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频道 - 國語、吳語、粵語歌曲欣賞 | 国语、吴语、粤语歌曲欣赏
小蓓蕾组合演唱的著名儿童歌曲,歌词健康,曲调优美,满满的正能量。作词:刘风 作曲:李群
《相亲相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主题曲,由孙楠、陈慧琳、古卓文、张惠妹共同演唱,于2009年10月16日单曲发行。 2011年,该曲获得“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十大金曲奖 。
《一生有你》是由卢庚戌作词、作曲,李延亮编曲,水木年华演唱的歌曲,收录在水木年华于2001年9月26日发行的首张同名专辑《一生有你》中。
因为梦见你离开
我从哭泣中醒来
看夜风吹过窗台
你能否感受我的爱
等到老去那一天
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看那些誓言谎言
随往事慢慢飘散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因为梦见你离开
我从哭泣中醒来
看夜风吹过窗台
你能否感受我的爱
等到老去那一天
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看那些誓言谎言
随往事慢慢飘散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当所有一切都已看平淡
是否有一种坚持还留在心间
呼哦 哦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演唱:海来阿木 作词:海来阿木 作曲:海来阿木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消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牛国长作词,平凡人和小龙女作曲,陈雅森演唱的歌曲
《离别开出花》是柯柯柯啊演唱的歌曲,柯柯柯啊,歌手,新生代音乐人。作词:李浩瑞 谱曲:李浩瑞
坐上那朵离家的云霞
飘去无人知晓的天涯
背着妈妈说的那句话
孩子人生其实不复杂
喔眼泪轻轻地擦
别管那多嘴乌鸦
咽下那些风沙
你才能慢慢长大
要错过几个她
用你最好的年华
这是青春的代价
当离别开出花
伸出新长的枝桠
像冬去春又来
等待心雪融化
你每次离开家
带着远方的牵挂
那城市的繁华
盖住了月牙
当离别开出花
它生长在悬崖
在最高的山顶
才听得见回答
没什么好害怕
孩子放心去飞吧
在你的身后
有个等你的家
坐上那朵离家的云霞
飘去无人知晓的天涯
背着妈妈说的那句话
孩子人生其实不复杂
喔眼泪轻轻地擦
别忘那童年梦话
散在远方的花
也随风慢慢长大
要错过几个她
用你最真的年华
这是青春的回答
当离别开出花
伸出新长的枝桠
像冬去春又来
等待心雪融化
你每次离开家
带着远方的牵挂
那城市的繁华
盖住了月牙
当离别开出花
它生长在悬崖
在最高的山顶
才听得见回答
没什么好害怕
孩子放心去飞吧
在你的身后
有个等你的家
当离别开出花
它生长在悬崖
在最高的山顶
才听得见回答
没什么好害怕
孩子放心去飞吧
在你的身后
有个等你的家
《牵挂你的人是我》是高林生演唱的歌曲,由杨湘粤作词,李汉颖作曲,收录在高林生于1993年12月发行的同名专辑《牵挂你的人是我》中。 1994年2月20日,该曲获得第1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 。
上海申花球迷歌 演唱:刘金 词曲:后盾

申花申花,真情在期盼
Once a blue forever blue,永恒的誓言
申花申花,热血在呐喊
Once a blue forever blue,永恒的誓言
千万双手舞动,色彩飞扬弥漫了我的眼
看那焰火灿烂,投入欢庆胜利的表演
在风中在雨中在海角在天边,你不曾离开我心田
是欢喜是悲伤抹不去对你的依恋
终究会有一天,和你一起分享那一瞬间
蓝色海洋淹没,我们共享荣耀的家园
在风中在雨中在海角在天边,你不曾离开我心田
是欢喜是悲伤抹不去对你的依恋
申花申花,真情在期盼
Once a blue forever blue,永恒的誓言
申花申花,热血在呐喊
Once a blue forever blue,永恒的誓言
终究会有一天,和你一起分享那一瞬间
蓝色海洋淹没,我们共享荣耀的家园
在风中在雨中在海角在天边,你不曾离开我心田
是欢喜是悲伤抹不去对你的依恋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是由林利南作词,邰正宵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邰正宵1993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找一个字代替》中。 1994年,该曲在第一届金心情歌颁奖典礼上获得年度最佳国语歌曲奖金奖 。
《骏马奔驰保边疆》是蒋大为演唱的歌曲,由蒋大为作词作曲,创作于1979年,收录于专辑《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于1989年1月出版发行。
莫华伦演唱,《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该诗由于音韵和谐,语言流畅,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