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历史
公元 500 - 1000
Tang-Dynastie
618 - 907 唐朝(618年6月18日-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907年5月12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国祚289年,22位皇帝。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唐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的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统一的强大帝国,与隋朝合称隋唐。唐朝皇室出身关陇集团,其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隋朝时李渊为晋阳(今山西太原)留守,在隋末民变爆发后出兵入关中以争夺天下,于618年受隋恭帝杨侑禅位建国唐朝,在唐朝统一战争中赢得胜利,统一天下。唐朝首都主要是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东都洛阳,是长安之外的另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随后设立北都太原与其他陪都。
Tang Gaozu
唐高祖李渊(566年4月7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中国唐朝开国皇帝,陇西成纪人,于618年至626年在位,年号武德。唐朝建立前,曾官至隋朝尚书令、丞相,后自任相国,爵至唐王,最终于618年接受隋恭帝禅让,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唐,唐朝自此建立。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伽罗的外甥,也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兄。公元626年,其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其长子兼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事后被迫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于不久后将皇位禅让,退居太上皇,后于贞观年间驾崩。
Tangshi - Gedicht aus der Tang Zeit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西元618年~907年)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诗上承魏晋南朝诗,下开宋诗,唐代也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发展最盛的黄金时期,因此有与宋词并举之说。 唐代以后,唐诗的选本、选集不断涌现,现今流传最广的是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清朝康熙年间的《全唐诗》整理收录了二千二百多名诗人超过五万多首唐诗。
Tang Taizong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北)或 赵郡隆庆(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窦皇后。窦皇后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按长幼次序为: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统一天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年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唐太宗在位23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Tōshōdai-ji
唐招提寺(日语:唐招提寺/とうしょうだいじ Tōshōdai ji),是日本律宗的总本山。位于奈良县奈良市五条町。是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盛唐建筑风格寺院,所以被称为中日友谊的寺院。已被列入日本国宝,并于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Tang-San-Cai/Sancai-Keramik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洛阳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享誉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