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历史
公元前 500 - 0
Rebellion der Sieben Königreiche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Qi-Staat
前11世纪 - 前221年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分为吕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吕尚。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原称营丘,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吕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获周安王列为诸侯,吕氏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齐”,为战国七雄之一,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齐侯田因齐正式称王(史称齐威王),前221年为秦国所灭。
Qin Shihuangdi/Erster Gottkaiser Qin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述《世本》称其为赵政,但仍有争议。后世俗称嬴政或秦王政,亦被某些文学作品称为“祖龙”。自称“始皇帝”,是中国战国末期秦国君主。他十三岁即位,亲政后先后铲除嫪毐与吕不韦,重用李斯、尉缭,三十九岁时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五十岁出巡时驾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君主专制制度及推行中央集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不含追尊皇帝)。统一天下后推行多项政策,例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策及典章法制,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说是广泛而深远。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间亦进行多项大型工程,包括修筑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加上暴政令人民徭役甚重,这亦是秦朝在他死后速亡的其中一个原因。
Grab des Qin-Kaisers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即始皇帝的陵墓,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以东31公里临潼区的骊山,本称骊山园。建于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陪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据目前的考证,已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被普遍认为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的有机组成部分。
Qin-Staat
创始年 前905年 始祖 秦非子,秦襄公 灭亡年 前207年 国都 1.秦邑 2.前822年秦庄公将迁至西犬丘 3.前776年秦襄公迁至汧邑建西垂宫 4.前763年秦文公将都城迁渭之会 5.前714年秦宪公将都城迁至平阳 6.前677年秦德公将都城迁至雍 7.前383年秦献公将都城迁至栎阳 8.前350年秦孝公将都城迁至咸阳 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 治都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
Qu Yuan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Tennō
天皇(日语:天皇/てんのう tennō )是日本的君主,为当今世界唯一仍使用“皇帝”或相当于“Emperor”头衔的国家元首,以其为首的日本皇室则是世界最古老的皇室。在1890年至1947年期间施行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文规定其为日本的国家元首;接续施行至今的《日本国宪法》则定义其为国家及国民整体的象征(并未明确其国家元首地位),主要职责是任命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签署法律、以及进行礼仪性的外交事务等,其中由宪法规定的职责统称为“国事行为”。
Konfuzianismus
儒家,又称儒学、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Samnitenkriege/Guerre sannitiche
Die Samnitenkriege waren gemäß traditioneller Auffassung drei Kriege zwischen der Römischen Republik und den Samniten (Stämmen in Samnium), in denen es um die Kontrolle Kampaniens ging. Die Kämpfe dauerten von 343 v. Chr. bis 290 v. Chr. mit dem Ergebnis, dass die Samniten wieder auf ihr Ursprungsgebiet beschränkt wurden und zunehmend unter römische Hegemonie gerie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