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Tee-Pferde-Straße/Tea Horse Road
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陕、甘、贵、川、滇、青、藏,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 茶马古道主要干线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的存在推动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凝聚了各民族的精神,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 茶马古道是推动民族和睦、维护边疆安全的团结之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Changdu Tibet; ཆབ་མདོ་ས་གནས;Qamdo Sanai
昌都市(Qamdo) ,是中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古称“康”或“客木”,别称康巴、藏东明珠,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总面积为10.983万平方千米。 昌都市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干湿分明。唐代,昌都市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 自古就是“藏东重镇”。昌都地处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雪域之门”的盛誉。昌都市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 市辖区:卡若区 县:江达县、贡觉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察雅县、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
Changdu-Bezirk
昌都市(藏语:ཆབ་མདོ་གྲོང་ཁྱེར།,威利转写:chab mdo grong khyer,藏语拼音:Qamdo Chongkyê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传统上属于康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自清末改土归流置昌都府以来,昌都便一直是昌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藏东门户”的盛誉。常住总人口76.09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卡若区。昌都市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 市辖区:卡若区 县:江达县、贡觉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察雅县、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
Changjiang/Yangtze Flu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
Tshurphu-Kloster
楚布寺(藏语:མཚུར་བུ་དགོན།,威利转写:sTod lung mTshur phu,THL:tölung tshurphu,藏语拼音:Tolung Tsurpu)位于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楚布河的上游,距拉萨约70公里,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主寺,是历代噶玛巴的驻锡地,由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于1187年修建。
Dalai Lama
达赖喇嘛(藏语:ཏཱ་ལའི་བླ་མ་,威利转写:Taa-la'i Bla-ma,藏语拼音:Dalä Lama)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黄教)转世传承的领袖。除第一世达赖喇嘛之外,历代达赖喇嘛的名字都是“嘉措”(藏语:རྒྱ་མཚོ་,威利转写:rgya mtsho,藏语拼音:Gyaco),藏文意为“海洋”,译为蒙古语后,即为“达赖”(蒙古语:ᠳᠠᠯᠠᠶ,西里尔字母:далай);“喇嘛”是藏语对上师的称呼,也隐含着“智慧”之意。“达赖喇嘛”通常指“智慧深似海”,即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给予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尊号。达赖喇嘛与同属西藏的班禅额尔德尼、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活佛。
Jokhang-Kloster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
Gandan-Kloster
甘丹寺,位于拉萨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旺波日山犹如一头卧伏的巨象,驮载着布满山坳、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充分体现出传统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因地制宜,寺庙傍山而立,群楼重叠,巍峨壮观。 该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 该寺是格鲁派的祖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寺院全称“甘丹朗杰林”,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这是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可见该寺僧侣信奉“弥勒净土”。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甘丹赤巴的遗体灵塔九十余座,并藏有许多明代以来的文物和工艺品。